2.87.1 芍药属(牡丹属)Paeonia L.
特征同科。
本属约40种,产北半球。中国12种,多数种花大而美丽,为著名的观花植物,兼作药用。
1)牡丹(富贵花、洛阳花)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图2.87.1)

图2.87.1 牡丹
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 m。分枝多而粗壮。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宽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先端3~5裂,基部全缘,光滑无毛。花单生枝顶,径10~30 cm,花型多样,花色丰富,有黄、白、粉、红、紫、黑、绿、蓝8大颜色,除白色外,其他颜色又有深浅的不同。雄蕊多数;心皮5,被毛,有花盘。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9月成熟。
分布:原产中国西北高原,陕、甘盆地,秦岭及巴郡山谷,现各地栽培。
习性:牡丹喜冷畏热,喜干燥、忌水涝,喜光但忌暴晒。湿度是牡丹生存的限制因素,因此牡丹总是喜生于干燥、排水良好之地,在低洼积水地或地下水位过高处,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导致死亡;温度则是影响牡丹开花的重要因素,牡丹开花时所需的温度条件为16℃,当温度低于16℃时,牡丹不能正常开花,但20℃以上的高温可使其提前开花;积温不够,牡丹也不能正常开花,因此在同一地区,牡丹开花的早晚,总是温室比冷室开花要早,冷室比露地开花要早。控制温度是牡丹花期控制的主要途径之一。
繁殖:分株、嫁接、播种、扦插、压条和组织培养繁殖等。
应用:孤植、对植、片植等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亦可作切花和盆景观赏。
2)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Var.papaveracea(Andr.)Kerner(图2.87.2)

图2.87.2 紫斑牡丹
形态:灌木,高1~2 m。二回羽状复叶,小叶不裂或稀3裂,叶背面沿脉疏生黄褐色柔毛。花单瓣,白色,基部有紫红色斑点,花径达15 cm;子房密生黄色短毛。
分布:四川北部、陕西南部、甘肃等地。为珍稀濒危植物。
习性:耐寒性强,可在-30℃越冬。耐旱,适应性强,喜光,稍耐半阴。对土壤适应性强,略耐碱(pH值为8.0~8.5)。
繁殖:分株、嫁接、播种、扦插和压条。
应用:孤植、对植、片植,花坛应用。亦可盆栽观赏和切花瓶插。
3)四川牡丹Paeonia szechuanica Fang.(图2.87.3)
形态:落叶灌木,高1~2 m。二回或三回羽状复叶;顶生小叶菱形,常3裂,裂片有稀疏粗齿。花单生于枝顶,单瓣,粉红色或淡紫色;直径8~14 cm;子房光滑无毛。
分布:四川马尔康和金川一带海拔2 600~3 100 m的山坡或沟岩边。

图2.87.3 四川牡丹
习性:喜光照充足,略耐半阴,喜温凉干燥的气候,可耐-16℃的低温。喜中性偏酸的土壤。
繁殖:分株、嫁接、播种、扦插、压条和组织培养繁殖等。
应用:孤植、对植、片植等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亦可作切花和盆景观赏。
4)野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
形态:落叶灌木,高约1 m,全体光滑无毛。叶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下延,全缘或有时有锯齿,背面带苍白色。花常数朵簇生于枝顶,花瓣5~9,暗紫色或猩红色,直径5~6 cm;子房光滑无毛。
分布:云南北部、四川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
习性:同四川牡丹。
繁殖:分株、嫁接、播种、扦插、压条和组织培养繁殖等。
应用:孤植、对植、片植等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亦可作切花和盆景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