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8 鹅毛竹属Shibataea Naka.
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复轴混生型,秆直立,在地面散生或呈小丛状,高通常在1~2 m,秆不隆起。每节3分枝,或在上部节稍多,分枝短,通常2~3节,无次级分枝,每分枝仅具1叶,稀2叶。已知8种2变种,品种多个。
1)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Nakai
形态:地下茎为复轴型,匍匐部分蔓延甚长。秆高60~100 cm,节间长7~15 cm,直径2~3 mm,秆环肿胀。箨鞘早落,膜质,长3~5 cm,无毛,顶端有缩小叶,鞘口有毛,主秆每节分枝3~6枚;前叶细长形,长3~5 cm,存在于秆与分枝之腋间,呈白色膜质而后细裂为纤维状;叶常单生于小枝顶端;叶鞘革质,长3~10 mm;鞘口无
毛,叶舌发达,膜质,偏于一侧,呈锥形,长约4 mm;叶片厚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两面无毛,长6.5~10.7 cm,宽12~25 mm,顶端渐尖,次脉5~8对。
变种:
(1)细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 var.gracilis C.H.Hu) 该变种以其秆箨基部具一圈浅棕色刺毛,箨叶细小并可呈钩状与原变种不同。
(2)黄条纹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Aureo-striata’ 与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其叶片具数枚宽窄不等的黄色纵条纹。可观赏栽培。
分布:浙江杭州植物园有栽培。江苏、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也有栽培。
习性、繁殖同筇竹。
应用:体态矮小,叶态优美,四季常青,是极佳的地被观赏植物,作绿篱及观赏用。
2)倭竹Shibataea kumasasa(Zoll.)Makino.
别名:五叶世(植物学大词典),秆高1~2 m,径0.2~0.7 cm,节间呈三棱形或几半圆筒形,无毛而有光泽,秆环隆起。箨鞘浅红色而带黄色,纸质,背面贴生小绒毛;箨叶长3~5 mm。每节分枝2~6枚,先端具1~2叶,通常每节具5叶,故称五叶世。下部叶具有明显坚硬绿色而有纵沟之叶鞘及叶柄,枝鞘宿存,叶片卵形或矩形,长2~14 cm,宽0.6~3.5 cm。笋期5月下旬至6月。作庭园观赏用。
分布:台湾、福建、上海等地有栽培。
习性、繁殖同筇竹。
应用:地被、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