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 海桐花属Pittosporum Banks

2.40.1 海桐花属Pittosporum Banks

常绿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有时轮生状,常聚生枝顶,全缘或具波状齿。花较小,单生或成顶生圆锥或伞房花序;花瓣离生或基部合生,先端常向外反卷;子房通常为不完全的2室。蒴果,具2至多枚种子;种子藏于红色果肉中。

本属约300种,主产于大洋洲等地;中国有44种。

1)海桐Pittosporum tobira(Thunb.)Ait.(图2.40.1)

img

图2.40.1 海桐

1.果枝 2.蒴果 3.种子

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6 m;树冠圆球形,幼枝被柔毛。叶全缘革质无毛,表面深绿有光泽,倒披针形,长5~12 cm,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反卷,叶柄长达1 cm。伞房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黄绿色,径约1 cm,芳香。蒴果卵球形,长1~1.5 cm,有棱角,熟时3瓣裂,木质;种子鲜红色。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分布: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朝鲜、日本亦有分布。黄河以南各地庭园悉见栽培。

品种:银边海桐Pittosporum tobira‘Variegatum’,叶边缘有白色斑点。

习性:喜光,略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萌芽力强,耐修剪。抗风及抗二氧化硫能力强。

繁殖:可播种、扦插繁殖。移植一般在春季,也可秋季进行,需带土球,成活容易。

应用:海桐枝叶茂密,树冠圆满;绿叶常青,初夏花朵清丽芳香,入秋果熟开裂露出红色种子,颇为美观,是常见绿化观赏树种。常作基础种植及绿篱材料,孤植、丛植、对植、列植均可。

2)崖花海桐Pittosporum illicioides Makino

形态:灌木。幼枝无毛。叶薄革质,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6~10 cm,宽2~5 cm,先端急渐尖,基部窄楔形,无毛,侧脉6~8对,背面网脉明显,叶柄长5~10 mm。伞形花序,有2~10花,无毛;花梗长1.5~3 cm;子房被毛,几无柄。蒴果近圆形,长9~12 mm,多为三角形或有3条纵沟,3瓣裂,果片薄木质;种子暗红色,长约3 mm。花期4—5月,果熟期7—9月。

分布:四川、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台湾等省。

习性、繁殖、应用同海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