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树木的地理分布
2025年09月26日
0.8 树木的地理分布
树木的地理分布就是分布区。那么什么是分布区呢?每一树木的个体或群体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空间就是该树种的分布区。所以分布区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里一定的地质时期是时间,占有的空间就是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分布区就不存在。已经绝灭的物种只有在过去的地质时期才有它们的分布区,未来的新物种还不能预料它们的分布区在哪里。地球上现阶段的物种只能表示现在的分布区。分布区反映了物种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任何物种都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直至消亡的过程,因此分布区不是一成不变的。
分布区的大小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地史变迁和人类活动以及树木本身的传播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综合影响而形成,树木的分布区反映了树木对环境的适应,当一个新的物种产生时它占有较小的分布区,在它的鼎盛时期则具有较大的分布区,在衰亡阶段,它仅占有较小的分布区。
温度、降水是决定树木分布区的主要因素。
地史变迁及人类活动对树木分布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地球几经变迁使绝大部分古老的植物被新生的树木所代替,如水杉,在中生代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第三纪的时候生长繁盛,广布于北半球,北达北极圈,后经第四纪冰川严寒的袭击而几乎灭绝,仅在中国的湖北利川和湖南的桑植保存下来。
人类活动对扩大和缩小树种的分布区有很大的影响。
分布区分成以下的类型:天然分布区、栽培分布区、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