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3 野鸦椿属Euscaphis Sieb.et Zucc.
我国产2种。
野鸦椿属分种检索表


1)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
别名酒药花、鸡肾果、鸡眼睛、小山辣子、山海椒、芽子木、红椋(图2.71.3)。

图2.71.3 野鸦椿
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8 m,树皮灰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及芽红紫色,枝叶揉碎后发出恶臭气味。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8~32 cm,叶轴淡绿色,小叶5~9 cm,稀3~11 cm,厚纸质,长卵形或椭圆形,稀为圆形,长4~9 cm,宽2~4 cm,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体,两面除背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外余无毛,主脉在上叶面明显、叶背面突出,侧脉8~11,在两面可见,小叶柄长1~2 mm,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1 cm,花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 mm,萼片与花瓣均5,椭圆形,萼片宿存,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蓇葖果长1~2 cm,每一花发育为1~3个蓇葖,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脉纹,种子近圆形,径约5 mm,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中国除西北各省外,全国均产。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习性:多生长于山脚和山谷,常与一些小灌木混生、散生,很少有成片的纯林。其幼苗耐阴,耐湿润,大树则偏阳喜光,耐瘠薄干燥,耐寒性较强。在土层深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而且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花果的观赏价值高。春夏之交花黄白色,集生于枝顶,满树银花,美观大方;秋果布满枝头,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皮反卷,露出鲜红色的内果皮,黑色的种子粘挂在内果皮上,犹如满树红花上点缀着颗颗黑珍珠,十分艳丽,令人感到赏心悦目。挂果期长达半年,红色艳丽的蓇葖果给秋冬季节增添了许多喜庆色彩,使人陶醉。野鸦椿作为观赏树种,应用范围广,可群植、丛植于草坪,也可用于庭园、公园等地造景。
2)福建野鸦椿Euscaphis fukienensis Hsu
形态:灌木,高约1.5 m,无毛,小枝纤细一年生小枝绿褐色,幼芽被芽鳞3(外2内1),卵形,具缘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圆柱形,长3~5 cm,上面有槽,小叶(5)7~11,膜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8 cm,宽2~3 cm,先端突尖,尖头长7~15 mm,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顶生小叶长,边缘具细圆齿,上面绿色,叶脉隆起,下面苍白,侧脉5~7,顶生小叶柄长1~2 cm,基部具2托叶,早脱,侧生小叶柄长4~7 mm。伞房式的聚伞花序顶生,花未见。果序长约10 cm,果密集,1~3心皮,蒴果,长5~10 mm,绿色,干后稍红色,革质,先端具短尖,果柄长约3 mm,萼5浅裂,裂片长圆形,长约2 mm;种子1~3,近圆形,压扁,径约5 mm,黑色。
分布:产于福建(南靖、平和、永泰、南平)。
习性:喜阳光,耐瘠薄干燥,耐寒性较弱。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应用:可群植、丛植于草坪,也可用于庭园、公园等地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