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李亚科Prunoideae Focke
子房上位,单雌蕊,核果。

图2.8.34 梅花
1.花枝 2.枝叶 3.花纵剖
4.雄蕊 5.雌蕊
1)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图2.8.34)
形态:落叶小乔木,高达10 m。当年生小枝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长4~10 cm,先端渐长尖或尾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或仅在下面脉上有毛,锯齿细尖,叶柄有腺体。花单生或2朵并生,白色,或淡粉红色。核果球形,成熟时黄色或黄绿色,密被细毛。果核有凹点,与果肉粘着,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栽培,野生于西南山区。
习性:喜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良好。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应用:寿命长,花色丰富,在隆冬春寒时节,先叶开花,为冷寂园林平添一片春色,为优良的观花树种。
梅花品种分类:
陈俊愉和陈瑞丹(2009)根据品种来源以及枝、花的特征,把梅花品种分为11个品种群,分别为:
(1)单瓣品种群(Single Flowered Group) 如品种‘江梅’(Prunus mume‘Jiang Mei’)。
(2)宫粉品种群(Pink Double Group) 如品种‘小宫粉’(P.mume‘Xiao Gongfen’)。
(3)玉蝶品种群(Alboplena Group) 如品种‘素白台阁’(P.mume‘Subai Taige’)。
(4)绿萼品种群(Green Calyx Group) 如品种‘小绿萼’(P.mume‘Xiao Lüe’)。
(5)黄香品种群(Flavescans Group) 如品种‘曹王黄香’(P.mume‘Caowang Huang-xiang’)。
(6)跳枝品种群(洒金品种群,Versicolor Group) 如品种‘晚跳枝’(P.mume‘Wan Tiaozhi’)。
(7)朱砂品种群(Cinnabar Purple Group) 如品种‘水朱砂’(P.mume‘Shui Zhusha’)。
(8)垂枝品种群(Pendulous Group) 如品种‘粉皮垂枝’(P.mume‘Fenpi Chuizhi’)。
(9)龙游品种群(Tortuosa Group) 如品种‘龙游’(P.mume‘Long You’)。
(10)杏梅品种群(Apricot Group) 如品种‘燕杏’(P.mume‘Yan Xing’)。
(11)美人品种群(Meiren Group) 如品种‘美人梅’(P.mume‘Meiren Mei’)。
2)桃花Prunus persica(Linn.)Batsch(图2.8.35)

图2.8.35 桃花
1.花枝 2.花纵剖 3.雄蕊
4.果枝 5.果核 6.种子
形态:落叶小乔木,高达8 m,小枝红褐色或向阳面为红褐色。下面为绿色。侧芽3,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叶椭圆状披针形,长7~15 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叶柄长1~1.5 cm,有腺体。花并生或单生,粉红色,单瓣,花梗甚短,或近无梗。核果近球形,淡黄色,有红晕或淡绿白色,外果皮被绒毛,内果皮坚硬;有深凹或条槽。花期3—4月。花叶同放,果期6—9月。
分布: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地区均有野生桃树,东北南部及内蒙古以南地区,西至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南至福建、广东等地均有栽培。
习性:喜光,较耐旱。喜排水良好之沙质土壤。可耐水湿,在重黏土上生长者,果实味劣。华南高温高湿地区果实品质差,寿命短,10余龄后渐衰老。寿命通常为20~25年。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应用:栽培历史悠久,根据果实品质,早期形状及花、叶的观赏价值可分为食用品种和观赏品种两大类。优良食用品种如水蜜桃、肥城桃(佛桃)、玉器桃等。
3)榆叶梅Prunus triloba Lindl.(图2.8.36)

图2.8.36 榆叶梅
1.花枝 2.花剖面
3,4.雄蕊 5.果枝
形态:灌木稀小乔木,高2~3 m;枝条开展,具多数短小枝;小枝灰色,一年生枝灰褐色,无毛或幼时微被短柔毛;冬芽短小,长2~3 mm。短枝上的叶常簇生;一年生枝上的叶互生;叶片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6 mm,宽1.5~3(4)mm,先端短渐尖,常3裂,基部宽楔形,上面具有疏柔毛或无毛,下面被短柔毛,叶缘具粗锯齿或重锯齿,叶柄长5~10 mm,被短柔毛。花1~2朵,先于叶开放,直径2~3 cm;花梗长4~8 mm;萼筒宽钟形,长3~5 mm,无毛或幼时微具毛;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无毛,近先端疏生小锯齿;花瓣近圆形或宽倒卵形,长6~10 mm,先端圆钝,有时微凹,粉红色;雄蕊25~30 mm,短于花瓣;子房密被短柔毛,花柱稍长于雄蕊。果实近球形,直径1~1.8 mm,顶端具短小尖头,红色,外被短柔毛;果梗长5~10 mm;果肉薄,成熟时开裂;核近球形,具厚硬壳,直径1~1.6 mm,两侧几不压扁,顶端圆钝,表面具不整齐的网纹。花期4—5月,果期5—7月。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
习性:生于低至中海拔的坡地或沟旁,乔、灌木林下或林缘。目前全国各地多数公园内均有栽植。
繁殖:种子繁殖,亦可扦插和嫁接繁殖。
应用:各类园林绿化。
本种开花早,主要供观赏,常见栽培变种、变型如下:
(1)半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 f.multiples(Bge.)Rehd. 花重瓣,粉红色;萼片通常10枚。
(2)鸾枝(群芳谱),俗称兰枝Prunus triloba var.Atropurpurea Hort. 花瓣与萼片各10枚,花粉红色;叶片下面无毛。
4)李Prunus salicina Lindl.(图2.8.37)

图2.8.37 李
1.花枝 2.果枝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 m,或有枝刺。小枝红褐色,无毛,有光泽。叶椭圆状倒卵形,长6~10 cm,先端突渐尖,基部楔形,复锯齿细钝,下面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长0.7~2 cm,有腺体。花白色,常3朵簇生,花梗长1~1.5 cm。核果圆卵形,成熟时淡红色、黄色、深紫色或青绿色,先端钝尖,基部深凹,外果皮无毛,有白粉。花期3—4月,7月果熟。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各地,黄河流域以南和地低山区习见栽培。
习性:酸性和钙质土均能生长,以湿润的粗黏土最为适宜,不耐水湿,稍耐旱。
繁殖、应用同榆叶梅。
5)杏Prunus armeniaea Linn.(图2.8.38)

图2.8.38 杏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0 m。小枝红褐色。叶宽卵形或圆卵形,长5~10 cm,先端突渐短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钝锯齿,下面微被毛或脉腋有簇生毛或无毛;叶柄长2~3 cm,带红色,有腺体。花单生,春天先叶开花,粉红色,具短梗。核果球形,径约3 cm,黄色带红晕,外果皮被毛,核平滑,具厚边。花期3—4月,6月果熟。
分布:新疆、东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习性:喜光、耐干旱瘠薄,深根性,抗寒性强,并能耐一定盐碱,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良好,在黏重土中生长不良。
繁殖:播种和扦插繁殖,也可嫁接繁殖。
应用:为温带水果。春日开花,花较美丽,可栽作观赏,片植或与梅花等混植均可。
6)日本樱花(东京樱花)Prunus yedoensis Matsum.(图2.8.39)

图2.8.39 日本樱花
形态:落叶乔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边有尖锐重锯齿,齿端渐尖,有小腺体,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被稀疏柔毛;叶柄密被柔毛。有花。3~4朵,花序伞形总状,先叶开放,总梗极短,苞片匙状长圆形,边有腺体;花梗长2~2.5 cm,被短柔毛,萼筒管状,被疏柔毛,萼片三角状长卵形,先端渐尖,边有腺齿;花柱基部有疏柔毛。核果近球形,黑色,核表面略具棱纹。花期3月,先叶开花,果期5月。
分布:原产日本,中国引种栽培。
习性:喜光,耐寒。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应用:本种在日本栽培广泛,也是中国目前引种最多的种类,花期早,先叶开放,着花繁密,花色粉红,可孤植或群植于庭院、公园、草坪、湖边或居住小区等处,远观似一片云霞,绚丽多彩,也可列植或与其他花灌木合理配置于道路两旁,或片植作专类园。
7)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Lindl.(图2.8.40)

图2.8.40 山樱花
形态:落叶乔木。幼叶绿色,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有渐尖短锯齿及重锯齿,齿尖有小腺体,两面无毛;托叶线形,缘有腺齿,早落;叶柄无毛。花序伞房总状或近伞形,具花2~3朵,花梗长1.5~2.5 cm,萼筒管状,萼片三角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全缘,全体无毛。核果球形或卵球形,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东北三省以南至福建的广大地区。生于海拔500~1 500 m的山谷林中,生长普遍。
习性:喜光,喜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不耐盐碱土。喜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野生于山谷、溪旁、杂木林中。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应用:本种树形高大,性强健,适应性强;花叶同放,花较大,白色,绿叶白花,十分雅致,常孤植于庭院或列植于道路两旁、水池畔,亦可群植造景。
各地栽培广泛,有多种色彩及花瓣的变化,变种很多。
8)大叶早樱Prunus subhirtella(Miq.)Sok.
形态:小乔木,高3~5 m。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3~6 cm,宽1.5~3 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有细锐单锯齿和重锯齿,上面无毛或中脉伏生疏柔毛,下面伏生白色疏柔毛,脉上尤甚,后脱落;托叶褐色,线形,边缘有稀疏腺齿;叶柄被白色短柔毛。伞形花序,有花1~3朵,先叶开放,无总梗;花梗长1~2 cm,被疏柔毛;萼筒壶形,外面伏生白色疏柔毛,萼片长圆形,先端急尖,具疏齿,与萼筒近等长;花柱基部具疏毛。核果卵球形,黑色;核表面微有纵棱。花期3月底至4月,果期6月。
分布:为日本栽培树种,中国引种于青岛、武汉、北京、南京、无锡等地。有较多的栽培变种和品种。
习性:喜光,耐寒,用于各类园林景观,可孤植、群植和列植。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与嫁接繁殖。
应用:本种树形高大优美,性健壮,抗性强;枝条细密,花大,多而繁,早春开花,花色粉红,后期近于白色,萼筒为优美的壶形,花期具有日本樱花相同的景观效果,且长势旺,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可大力开发。
9)高盆樱(冬樱花)Prunus cerasoides D.Don.
形态:乔木。叶片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圆钝,叶边有尖锐重锯齿或单锯齿,齿端腺体小型头状,两面无毛,近革质。伞形花序,有花1~3朵,花叶同放,总梗长1~1.5 cm,无毛,苞片圆形,边有腺齿,革质,花后宿存或脱落,花梗长1~2 cm,无毛;萼筒钟状,深红色;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全缘,常带红色;花瓣卵圆形,先端圆钝或微凹,淡粉至白色。核果卵圆形,紫黑色;核圆形,顶端圆钝,边有深沟和孔穴。花期10—12月,果期6—7月。
分布:云南、西藏南部。
习性:生于海拔1 300~2 200 m的沟谷密林中。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与嫁接繁殖。
应用:适用于各类园林绿地,可孤植、对植、列植和群植。
10)福建山樱花Prunus cerasoides var.campanulata(图2.8.41)
形态:与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本种叶较小,长4~7 cm,宽2~3.5 cm,下面无毛或脉腋有簇毛,叶柄较短,长8~13 mm,无毛。伞形花序具2~4朵花,先叶开放;总梗短,长2~4 mm;萼片长圆形,先端圆钝,全缘,花瓣倒卵状长圆形,深红色,先端下凹,稀全缘。果卵球形,较小,顶端尖;核表面微具棱纹。花期2—3月,果期4—5月。

图2.8.41 福建山樱花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海拔100~800 m的山谷林中及林缘。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喜光照充足,喜微酸性土壤。
繁殖:种子繁殖,也可扦插与嫁接繁殖。
应用:本种早春先叶开花,花大而密,颜色似桃花般艳红,绚丽美艳,满树红花,景色动人,在野生樱花中极具个性。园林景观中孤植、群植、列植均很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