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油杉属Keteleeria Carr.
1)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图1.4.1)

图1.4.1 油杉
形态:乔木,高达30 m,胸径1 m,树皮粗糙,暗灰色,纵裂,一年生枝红褐色或淡粉色,二年生以上褐色、黄褐色或灰褐色。叶条形,在侧枝上排成2列,长1.2~3 cm,宽2~4 mm,先端圆或钝,上面光绿色,无气孔线,下面淡绿色,有气孔线12~17条。球果圆柱形,成熟时淡褐色或淡栗色,长6~18 cm。花期3—4月,当年10—11月种子成熟。
分布:长江流域以南,浙江南部,福建、广东及广西南部沿海山地。
习性:喜光和温暖,不耐寒,幼龄树不耐阴,生长较快,适生于酸性的红壤和黄壤上,生长速度中等。萌芽性弱,主根发达。
繁殖:播种繁殖,育苗较易,苗期适半遮阴,树长大后耐旱性增强。
应用:中国特有树种,树冠塔形,枝条展开,叶色常青,在我国东南部城市可用作园景树,或在山地风景区用作营造风景林的树种。
2)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
形态:乔木,高20 m,胸径80 cm,树皮灰色或黑褐色,叶条形,长2~3.5 cm,宽3.5~4.5 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楔形,上面光绿色,无气孔线,下面中脉两侧各有18~21条白色气孔线。球果圆柱形,长11~14 cm,径4~5.5 cm,球果10—11月成熟。
分布:产于广西、贵州。
繁殖:种子繁殖。
习性和应用同油杉。
3)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Bertr.)Beissn.
形态:乔木,高达50 m,胸径达2.5 m。一年生枝淡黄灰色或灰色,常有毛。顶芽卵圆形,芽端微尖。叶在侧枝上排成2列,长2~5 cm,叶端钝或微凹,叶两面中脉隆起。球果直立,圆柱形,长8~21 cm;种鳞边缘有缺齿,先端反曲,苞鳞先端3裂。
分布:陕西南部、四川、湖北西部、贵州北部、湖南、甘肃等地。
习性:本种为油杉属中耐寒性强的种类。
繁殖和应用同油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