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方向,心无旁骛——我看改革开放40年

锁定方向,心无旁骛——我看改革开放40年

张 杰

精典范文三

立意角度:锁定方向,心无旁骛

在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中,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但是,当我们打开中国近代历史的卷册,发现不是外患就是内乱,不是战争就是折腾,真正踏踏实实、专心致志抓经济、搞建设的年头,持续达到40年的,就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们回顾40年改革的经验,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锁定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从始至终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市场主导的改革路线,这是中国改革成果卓著的一个关键原因。

改革之前,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票供。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短短几年农村就实现了大丰收,并倒逼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锁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可以说,市场化带来的劳动积极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主动性不可估量。

正是因为锁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不动摇,国家创新创业的活力才得以无限焕发。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尤其是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为国家贡献了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一半以上。在创新方面,民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近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一倍,这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

泰戈尔说:“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的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坚持改革开放,我们锁定目标,心无旁骛地追求,才从无到有构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断完善,扭转了“文革”的动荡混乱,走向依法治国,并不断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才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了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进而迎来整个国家的发展进步。

改革为了人民,人民就有了无限的动力和创造力,改革就能够依靠人民。事实证明,以为人民谋福祉为改革的目标,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为方向,就能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推动改革的积极性。

中国的改革事业当然也并非一帆风顺,改革的航程历经千难万险,但改革的步伐却从未停歇。只要我们锁定目标,心无旁骛,“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名师点评

标题就是文章的观点,醒目鲜明,亮人眼眸。作者从“锁定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从始至终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了一条市场主导的改革路线”入手,阐明“这是中国改革成果卓著的一个关键原因”,进而佐证“锁定方向,心无旁骛”这一中心,并列举具体数字和成就进行分析,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