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不立

不信不立

顾佳雯

精典范文二

立意角度:重视信用,珍惜信用的生产力

生而为人,信用无疑是立身之本,它就像是大树的幼苗,于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而泱泱中华,关于诚信的美德代代传承,在耳濡目染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信用,珍惜这笔无形的财富,使它真正成为我们做人的根基。

信用,即社会生活中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是诚实守信的代名词。创业者利用信用实现创业梦想,可见信用在这个时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注意经营自己的信用,就可以发挥信用的价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反之,如果我们无视信用,影响到个人的征信,那么在这个注重个人信用的时代,必将处处碰壁,尝到自己酿成的苦果。

讲信用不仅是对法则的尊重,更是对自我人格的肯定。正如古语所说:“索物于暗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有了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有了信用,才能立足于世。所以,信用又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明灯,使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堕入深渊。

守信之人必然拥有高尚的内心,因为诚信就像是高山之巅的泉水,能够带给人心洗尽铅华之后的返璞归真,使我们成为真实而坦荡的人,眼神清亮,远离无休止的尔虞我诈。而失信固然可以欺骗一时,甚至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长此以往,一个人内心的丑陋一定会暴露在世人的眼中,那么他也将不再拥有人们的信任。正是因为守信,“曾子杀猪”的故事流传至今,刘邦“约法三章”成为千古美谈,而百年老店得以顾客盈门。一个人若失去信用,也便失去了人生的根基。

反观当下,无数人沉溺在纸醉金迷与灯红酒绿之中,顺从于欲望的驱使,在推杯换盏之间,多少交易畅行无阻,信用仿佛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利益面前更显得微不足道。

守信是很多人穷极一生都要达到的目标,他们将“信用”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看得无比重要,有时甚至高于生命。若要做到守信,不仅要坚持不欺骗、不隐瞒的原则,不因一时之利蒙蔽双眼,更需要经得住诱惑,能够对失信之事弃之如敝屣,以真诚的心浇灌美丽的花朵。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推进改革,在都城南门外立木为信。正是他的这一做法使新法推广开来,使秦国逐渐强盛,最终统一六国。

漫漫人生旅途,我们尚未走完小半,未来无论是在沿途采摘成功的果实,还是遭遇挫败的荆棘,都莫忘了守信的重要性。信用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若失去它,那我们与行尸走肉又有何不同?经年之后,或许当我们风尘仆仆、看尽世事之时,才会蓦然发现,当初如幼苗般植根于心底的信用才最值得珍惜。

人无信而不立,只有背起守信的行囊,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才会更加平稳,坚实的足音才会更加铿锵。

名师点评

文章以“不信不立”为标题,可谓干净利落,有力地点明了“信”的价值所在。文章有“讲信用不仅是对法则的尊重,更是对自我人格的肯定”这样论证层次的递进,有“一个人若失去信用,也便失去了人生的根基”这样的后果警醒,也有“反观当下”的现实观照,可以说内容充实,论证深入,是一篇相当有格致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