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窠臼求创新

跳出窠臼求创新

刘 倩

精典范文一

立意角度:智慧创新,跳出窠臼解决问题

关于创新,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穆勒有言:“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事实正是如此。创新这一驱动力,可以助我们跳出窠臼,打破枷锁,为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福音。

当今社会,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其他领域,竞争都激烈异常。当前发展之势如火如荼的信用经济,就巧妙地适应了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拘泥于以往的信用形式,运用创新的理念,大露锋芒。青年创业家王子,更是充分利用了信用经济繁荣这一大形势,摒弃从前的办法,及时根据形势制定出新办法来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信用经济的发展能够如此火热,王子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原因正是此二者皆能把握新形势,跳出窠臼,智慧创新。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新时代看到了许许多多由创新作为驱动力而取得的硕果。如首枚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的发射,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屠呦呦院士在八十多岁高龄时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在此之前却一直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为何被称为“三无”科学家?因为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更没有院士头衔。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科研项目申请程序的过于繁杂,院士、学位等的考核也难逃此窠臼。然而,屠呦呦并不为这一切所困,而是坚持不懈地探索,一次又一次地实验,成功跳出窠臼,自中国传统的中药中提取出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也因此成为中国本土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不正是因为她可以不为窠臼所困,不一味固守传统,始终坚持创新吗?

反观曾经风光无限的胶卷公司柯达,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只守着自我那片小小的天空,为窠臼所困,拒绝创新,最终只能被淘汰。

那么,一味求取创新,就一定能带来积极的成效吗?答案是否定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有激进的青年要求全盘吸收西方文化以求创新,摒弃所有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思潮导致部分优秀中华文化的流失,令人扼腕。因此,如此“创新”实在不可取。

既然如此,我们还要跳出窠臼,求取创新吗?那是当然。关键是如何把握当下形势,洞悉时代风云,以正确的姿态去创新。有时候守旧也是另一种创新,或者说是创新的重要的奠基石。李四光曾有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由此可见,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该为窠臼所困,而应该积极寻找跳出窠臼的方法以求创新。

所以,我们在当今社会应利用好创新这把利刃,为未来开辟一条康庄大道。跳出窠臼,求取创新,我们将会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借用穆勒的名言确立中心论点。而后从当今社会的形势出发,紧扣材料进行分析,并由点及面,论及当今社会许多以创新作为内驱力而取得的硕果。与此同时,还以曾经风光无限的柯达公司作为反面教材,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对创新进行了辩证思考,辨明创新需要“正确的姿态”。结尾发出号召,有极强的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