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需要鼓足底气认真做
肖 涵
精典范文三
立意角度:绿色发展、人才为本,中国智造在引导、开放、融合中展示新形象
托马斯·彼得斯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中国智造近些年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中国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取得的成果如雨后春笋:港珠澳大桥、“天眼”“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复兴号”列车成功运营……这些成果是创新发展中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智造迈步向前的标志性事件。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诚然,中国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斐然成果,中国智造一度高歌猛进。但是中国要在智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创新大国,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其中,如何搞好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则被抬到了重要的位置。
中国智造,固然离不了政府的扶持、市场的推动、新技术的助力,但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国要成为创新大国,就必定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创新,最终要以人为本。胡瑗曾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成为创新大国的必要手段,而教育,则是孕育人才的土壤。中国应重视人才的培育,逐渐改变传统的教授书本知识的方式,逐步普及素质教育,加强受教育者的自主思考能力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抓起,强化人才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的意识与氛围,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保证中国在智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奥格威说过:“随便哪个傻瓜都能完成一笔交易,但创造一个品牌需要天才、信仰和毅力。”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恰是人才身上该具备的信仰和毅力。当爱国的热血战胜了进口利润高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敢于智造的底气和务实求真的态度!
没有底气的智造造不出品牌,不认真的智造造不出好品牌。牛顿晚年之时,囿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陷于迷茫,趋于保守,再无丝毫的创作;墨子在面对能工巧匠公输盘之时,有十足的底气,将其攻击一一化解。而在砥砺前行的时代里,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十足的底气和脚踏实地的态度,真正地打造出了中国品牌。他们是中国二维码之父王越,FAST 首席工程师南仁东,ofo 创始人戴威……在每一个国家品牌之后一定有一个乃至一群筚路蓝缕的人。我们有理由也应该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品牌创始人,我们也有理由本着钻研的态度去面对智造,面对科技。尤其是国企和科研团队,自信是必须具备的东西。在打造国家品牌的路上,我们需要认真做!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国家将光明大道给我们指明;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没有人会帮你走脚下的路。中国智造对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如果不拿出点本事,怎么做新时代的掌舵人?
总而言之,我们有实力做好每一件产品的智造,打造出有代表性的国家品牌。在新的一年里,这份信心应该成为一种风气和习惯,深深灌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选中智造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深谈创新要以人才发展为本的观点,从两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个体对创新底气的坚持与务实求真态度的养成,层次分明,论证独辟蹊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