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房子回归“本来面目”
张睿茹

精典范文四
立意角度:房子与“住”
房子,在当今中国社会已被扭曲得“面目狰狞”。在“土豪”和“拆二代”眼中,它是赚钱的工具;在于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眼中,它却是“洪水猛兽”,让人倍感压力。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房子回归“本来面目”,才可缓解这样的两极分化情况。
使房子异化的因素固然多,但究其本源,实则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全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因为城市化,老房子被拆除,新房子的价格随地价水涨船高。旧房拥有者一夜暴富,投机者通过炒房牟利。同时,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吸引着大批年轻人涌入,炒房者让房屋资源更加紧缺,再加上年轻人经济实力不足以负担高额房价,从而出现被炒的房子无人居住,年轻人却“蜗居”的分化现象。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是好事,但使房子异化潜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贫富差异不断拉大,社会财富愈加向一方倾斜。年轻人整日辛苦打拼,却仍不敌房子带来的生活重压,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并未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断提高。甚至,有些年轻人因承受不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压力而选择离开,人才流失加剧,城市发展的活力随之衰退。房子不是股票也不是期货,其真正定义格外简单——供人居住的建筑物。让房子回归“本来面目”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人性有贪婪的一面。房子给予了人们赚钱的机会,很少有人会因考虑到炒房的社会影响而拒绝这种物质的诱惑。所以,政府的管理和调控是让房子回归“本来面目”的关键。在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并利用税务来提高房屋的有效利用率。中国政府也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限购政策一一出台,政府利用宏观调控来控制房价。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创新性地建设“人才公寓”,为毕业大学生提供价格低于市价百分之七十的廉租房,以减轻房子给年轻人施加的压力,不断采取措施让房子回归“本来面目”。
其实,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房子的定义随经济发展而发生异化,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必然的。但只要政府能够直面问题、积极解决、正确调控,房价便可得以控制,使更多人受益。
让房子回归“本来面目”,使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让中国的发展更具活力!
名师点评
文章条理清晰,分析充实。作者善于抓住问题的实质,房子的本来面目是居住的建筑物,并将其作为立论的基石。由此出发,作者联系时代背景,揭示房子异化的原因,指出其危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至此,文章分析全面充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