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刘丽媛
精典范文四
立意角度: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始于人类的城市,也终会更好地服务人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现在我们一点点地创设城市,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宜居的同时对它注入情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从部落到村庄到城市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化都市,城市一步步发展,一步步地更加适应我们生活的需求。在我看来,城市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居住者的情感需求,要知道,这个社会的发展,永远是人类在推动,而原动力则是情感需要。
我们不是被城市改变,而是在改变城市。从共享单车到共享书屋,从移动支付到快捷应用,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用肉眼看着那个曾经的小城市一点点变得现代化,变成智慧城市的代名词。天翻地覆的改变更能满足我们的生活,而这种满足,这种被称为智慧的改造,其实就是一种微享受。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在号召“享受生活”,“慢下来”式的广告风靡各个电台,大家的生活中不是少了努力和奋斗,而是多了要享受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活得可以再方便些,可以再随意些,可以再舒服些。
也许我们周围会有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在学着使用手机互联网,他们也会学着去网购,学着用滴滴打车,学着扫码支付,这的确是为了“追赶潮流”,而更多地是为了方便生活。
“时尚”其实只对少数人有魅力,而“舒适”则对绝大多数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试想,若只是“潮”这样空头支票般的概念,又怎会引起全民改变的狂潮呢?况且,这种改变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改变。每个人都追求舒服的生活,所以才会去创设这个互联网时代,才会去改造这个时代,升级这个时代。而对于一种基本生活的升级,很大程度上是对智慧城市的建设与适应。
这样一座城,凝聚着民众的心血。智慧城市不是有些人批判的“千城一面”,也不是高科技入侵。有人会觉得规范化的或者互联网化的城市没了“城味儿”,因为见不到路边的小摊儿,见不到陌生人间借零钱的温暖,所以就说这城是个“铁城”。但其实不然。在这个城市里,会有共享的温馨,也会有宜居的温暖,你可以给“城味儿”找个新的载体。如今的城市,只是将温暖的一面换了个方式表达,只是想尽可能地让我们的生活多些方便,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感。
我们在升级这个城市,也在升级这个时代。互联网化、智能化,它们作为“智慧”的元素注入城市之中,都是为了舒适我们的生活。而让生活更美好,才是智慧城市存在的理由。
名师点评
作者引用上海世博会的口号作为文章题目,立意明确。紧扣材料中大勇的观点行文,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尊重民意,服务民众,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开篇引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重视个人的生活体验,在智慧城市中享受方便快捷。“我们在升级这个城市,也在升级这个时代”,强调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让市民参与进来。作者透过现象挖掘其本质,指出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文章首尾呼应,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