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放心了

好……我……放心了

钱冰冰

精典范文一

立意角度:礼赞坚忍的民众

王妈一家三口过着寻常百姓的日子,基本能维持温饱。可日本人踏上中国大地后,一切都变了。

王妈的大儿子,听说战争已打响,便于月夜趁她熟睡之时,背着简单的行囊奔赴前线。临行前,他嘱咐老二讨个老婆,生个娃,好好过日子,好好照顾娘。

这一去,便没了音信,谁也没有再见过老大,无论是家里人,还是村子里的人。也无人提及老大,大家心知肚明,都懂得老大去了何方。

一年后,老二成了家。王家少了一个壮劳力,却多了一张嘴,生活很是拮据,仅有的棉被补了又补,衣服破了,也不舍得用布料去缝补。

不知从哪里传来的消息:前线告急。老二按捺不住,告别身怀六甲的媳妇和年过半百的老娘,告别暂时安宁的村庄,踏上了哥哥曾经走过的路。

王妈心里清楚,她知道俩儿子的去向,尽管很是不舍,但年轻时就成了寡妇的她支持儿子的做法。

不久,日本鬼子打到了小村庄,时不时地扫荡,抢、烧、奸、杀,没有什么是他们干不出的。

下雪了,小村庄很安静。这不是静谧的美好,而是让人屏住呼吸的恐惧。

透过窗户,王妈望着茫茫雪地,看见远处一队日本鬼子端着刺刀在叫嚷……雪越飘越大,儿媳的肚子也一天天大了起来。唉,家里没个男人,这可咋办?

忽然,王妈灵机一动,麻利地生起火,把家里藏在旮旯里的仅有的面粉全部和好,加上最后一点油,铺进了锅里,三下五除二就摊好了一个大面饼。她快速地把暖和的饼塞到儿媳腹部,又将家里的补丁棉被裹在儿媳身上,对她说:“孩子,保管好,别弄掉了,这饼是咱家唯一的粮食了。日本鬼子抢光了村子里所有的粮食,不知他们还会扫荡多久,你要活着!走,娘带你躲起来。”

婆媳俩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藏到了坟地里。饿了,就扯些面饼充饥。儿媳想让王妈吃点,可每次送到她嘴边,王妈就会十分暴躁:“都说了,我不饿,听不懂人话吗?”

这位奇怪的婆婆,甚至拒绝与儿媳合用一条被子。她就这样穿着单薄的衣服强撑着,但是她毕竟老了。

三天后,村子里痛苦的嚎叫声平息了下来。二人准备回到奄奄一息的村子,王妈却没法站起来了。她使上最后的力气,用红肿的双手推开要搀扶她的儿媳,说:“孩子……对不住了……我……我要走了。你……去李婶家吧,她……会对你好的。别……别恨我儿子,他……他做着了不起的事儿。”王妈停下来,喘了好一会儿,继续说道:“记住……一定……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让他……像他大伯和……他爹一样……打……打鬼子……”

儿媳哽咽道:“娘,你放心,我知道他做的是了不起的大事,我会让孩子走上他爹的道路的。”

“好……我……放心了……”

说完,王妈安详地闭上双眼,倒在了雪地里。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实有其人其事的记叙文,文中的王妈是作者的远房亲戚。国难当头,王妈识大体,顾大局,默认俩儿子上战场、杀敌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凭借聪明才智守护下一代,为国家保存杀敌的后续力量,表现出普通民众的坚忍顽强和爱国情怀。王妈用自己的言行生动地诠释了毛泽东主席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至理名言,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