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抉择
王文培
精典范文二
立意角度:尽职尽责精神
“你愿意扎根这片土地,无论它是荒漠还是绿洲,是贫瘠还是肥沃,是盐碱遍地还是黄沙漫天,你愿意吗?”一个庄严的声音响起。
“我——愿意!”望着塞罕坝这片林海,我作出了郑重的选择。
家人和亲朋好友都坚决反对。“一辈子窝在大山里,就这点出息!”父亲看着倔强的我,狠狠地说。“唉!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老师摇摇头说。在别人眼里,我似乎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向我问话的,是一位满脸黝黑、长着花白胡子的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人们都叫他“三哥”,听说他是这里的第三代人。
一大早,三哥就把我从床上拎了起来:“起来起来,巡山去了。”我忽地跳下床,揉着蒙眬的眼睛,跟他进了深山。
所谓“巡山”,就是在这片林海的几个制高点上来回巡视,通过瞭望塔来观察是否有火情。“在这片广袤的林地中,一丁点儿火星都会引来巨大的灾难,一根烟头都可能烧掉整个林山。”三哥总是这样谆谆教导我。
“东坡正常,西坡正常……”我举着望远镜四处观察、报告,三哥则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三哥,这本是干啥的?”三哥头也不抬:“你以为让你报告情况干吗?这些都要记录下来的。”“能让我看看吗?”我翻了翻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每天的天气、风速、各坡的情况。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三哥,你这本笔记写了几年了?”“这是最近的,”他说,“你睡的床铺下面有一百来本,那是之前记的。”我一脸愕然。
简单地啃了一个馒头,三哥说带我到其他几个地方转转。一边走,他一边向我介绍:“那个小土坡,乾隆爷在上面打过鹿……那个小低洼,康熙爷在那里套过狼……”
最后,他带我到了一个营地的遗址旁。不知怎的,三哥的眼里噙满了泪水,脸上显出隐隐的骄傲:“这里是第一代先人居住的地方!”我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情境!所谓的营地,不过是一个用木板搭成的地窖。真不敢想象,那些先人们是怎样挺过来的!“当年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扎根于这片土地,吃尽了苦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里!”三哥顿了顿,“他们留下一句话:‘塞罕坝,我的家。虽贫瘠,不嫌弃。’”说罢,他默默擦去脸上的泪水,继续巡山……
夕阳落山,月亮冉冉升起,林场异常静寂,我,仍在瞭望塔守夜。
月光如水,微风阵阵,林海一望无垠。看碧波连连,听松涛沙沙,晚上一定会做个好梦!
名师点评
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三哥”和“我”护林的故事以及“我”在营地遗址旁的见闻,含蓄地表现了塞罕坝人的崇高美德,凸显了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三哥”和“我”是第三代塞罕坝人和新生代人的代表,寓含未竟的大业后继有人,构思巧妙,意味深长。文章起笔新奇,结尾营造意境,强化主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