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邵洋云

精典范文五
立意角度:展现对和平的珍爱
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多重的。在家里,我们是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国公民!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维护和平!
和平来之不易。“模范父亲”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川抗战的儿子王建堂一面“死”字旗,旗正中写有苍劲有力的斗大的“死”字。“死”的右边写着这样一列小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写的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面对国家危难,我们期盼和平;为了这份和平,我们舍小家为国家。
1940年,日军攻陷南宁,广西学生军在南宁莫陈村遭日军攻击,集体殉难。他们生前在竹竿上刻下“终有一天将我们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富士山头”这一遗愿。日军敬仰烈士气节,将竹竿锯下带回日本,设案供奉。1966年,前日军宫崎宫司及田村克喜来台,将竹林遗书捐赠给国民党历史文物馆,国人始知此壮烈事迹。
当年,这些年轻的生命,为了求得和平,以高昂的斗志走向战场,壮烈牺牲。人固有一死,他们死得比泰山还重。
70 多年后,存活下来的人已白发苍苍;而他们,依旧年轻,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定格在他们以年轻的生命“捐躯赴国难”的最灿烂的一刻。虽然他们的愿望当时没有实现,但是国家和人民等到了他们期盼的答案。请听,在那遥远的竹林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飘荡:“中国,和平!”
如今的我们走在前人用鲜血铺下的平坦大道上,我们虽然不用再扛枪上战场,但仍不可放松警惕。手中的笔就是我们的武器,知识和本领就是精神食粮,我们正发奋学习,练就本领,成为栋梁,这样才不辜负先烈们用牺牲换来的和平。
重温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汇聚和平的力量。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方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名师点评
这篇议论文扣住“和平”这一关键词来写,分析了珍爱和平的原因和做法。文章先用一个体、一群体两个事例,阐释了今日的和平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一事实,意在表明和平来之不易,理应珍爱;进而讲道理,告诉我们,要用丰厚的知识和能力来守护和平,强大中国。全文论证逐层深入,读来让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