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士致敬

向勇士致敬

刘 银

精典范文三

立意角度:奉献是事业的基石,也是人生的境界

“勇士”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含义,例如爱国敬业的勇士、救死扶伤的勇士、不畏权势的勇士等。虽然他们的概念有些差异,但都是为人们所尊敬的群体。

其实,还有这样一群勇士被人们敬仰着。1956年的夏天,交通大学的6000多名师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繁华的上海迁到古城西安,创建西安交通大学,促使我国西部也出现了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媲美的科教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而他们则在贫瘠的黄土地上燃烧着自己的激情岁月,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大西北。

起初听到这则新闻时,我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心想,这群人怎么那么傻,繁华的上海不待,却偏偏要去贫瘠之地?但后来想想,因为他们执着于心中的信念,是他们骨子里的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铸就了他们的伟大,让他们成为时代的勇士。

从古至今,虽然岁月流转,物换星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但在历史的天空下,总有那些无私奉献者的身影经过岁月的浸润,散发着让后人敬仰的精神光芒,在后世人的心中活成永恒。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他们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用奉献成就了辉煌。

在我国,由于西高东低的地理特点和特殊的历史背景,向西行进,自古以来就带有一种开拓和决绝的悲壮意味。建国后数十万大军进驻新疆,组建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华儿女背井离乡,在遥远的新疆安家落户,屯垦戍边,既促进了新疆生产建设的发展,又捍卫了我国西北辽阔疆域的安全。而后的“三线建设”,如今的“西部大开发”等,每一次的“西进”都需要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奔赴内地,投身于火热的国家建设当中。听听那个时代的口号吧——“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祖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就背上行囊去哪里”“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这些口号中完全没有“小我”的儿女情长,有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拳拳之心,是无私的奉献、乐观的气概,正是这些铸就了他们的勇士丰碑。

在当今这个和平、自由的新时代,这类无私奉献的勇士依旧在不断涌现,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无私奉献的志士之歌。他们出现在“感动中国”的人物里,出现在“最美教师”里,出现在“最美医生”里……他们的不断涌现,不断刷新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奉献之中的大美。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美好的年代,能够衣食无忧,尽情享受生活。但在这享受的背后,我们应当时刻铭记为我们的国家无私奉献的勇士们!

让我们向无私奉献的勇士们致敬!

名师点评

文章以“向勇士致敬”为标题,盛赞了当代中国那些无私奉献的勇士们,是一曲奉献者的礼赞之歌。文章最突出的亮点在于材料的选择不落俗套。作者没有选取常见、常用的无私奉献者的典型个体,而是从交通大学的西迁之旅联想到20 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国家建设中的“西进”,以及那个时代民众支持国家建设的火热口号,大大提升了文章的格局。全文语言流畅,文采与情理并重,耐人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