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还是“自毁”
宁 可
精典范文四
立意角度:别让“商业化”毁了古镇
接近乌镇,在车上就远远看见大红的“乌镇欢迎您”张牙舞爪地雄踞着一爿天地,死死咬着你的眼,躲也躲不掉。这欢迎,真的是那么真诚?
心怀忐忑,步入。这是一场肉与肉的摩搓、“绝杀”,裹挟着汗味、水汽与浓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游船上。
商业化的市镇气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声。
乌镇“智慧”,乌镇人更为“智慧”。在这里,即使是一棵树也可成为拍照谋利者的招财工具;即使是转角处一块巴掌大的空地,乌镇人也不遗余力,将它开发成西式咖啡馆;宣传手腕更是……
游船驶过一座桥,一座看上去很古老的双桥!只是,我看得到:桥上的游人压得它不堪重负;我听得到:那苟延残喘中有低低的呜咽……岁月斑驳,侵蚀着石桥。双桥横亘着,像一块开合的“伤疤”——那是乌镇悠久历史的见证,还是无法修补的伤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只青筋突起的手直逼眼前:“小费。”
那一刻,我心里比三毛哭得更像个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乌镇“我还会来的”,我却是“乌镇……我不再来了”。我还是上岸吧。
道路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但晃眼瞧过去,全国的旅游景区卖的东西都一样。很多小店铺为了讨好游客,贩卖一些不上档次的小东西。难得看到几家卖当地特产的,商家们都喜欢在最明显的位置放上大标牌,向顾客证明自己才是某电视台或者某网站推荐的“正宗”“独家”……我是来感受古镇的古老沧桑的,如果遇到喜欢的美食,我愿意坐下来慢慢品尝,我不要用“支付宝”付完款就匆匆离开。我要“共享单车”做什么?我就是想用脚步亲自感受古镇小巷的悠长!
游客络绎不绝地从我身边穿过,手里提着大包小包“乌镇出品”的纪念品。耳畔充斥着嘈杂的小贩吆喝声、游客们兴奋的大呼小叫声,我突然间觉得意兴阑珊。入夜后的古镇,灯光璀璨得犹如开屏的孔雀一般。夜色下觥筹交错的酒吧,躁动疯狂的人群,都让我感到仿佛我是来到了秦淮河畔。我印象中的乌镇,应该是梳着两条大辫子、有双干净明亮双眸的清纯少女,而不是这样风韵成熟、娇媚撩人的风尘女子。这哪里是“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的昭明太子曾居住的地方?这哪里是写出《林家铺子》等优秀作品的茅盾先生成长的地方?先生如果还在,可受得了这喧嚣?还能写出怎样的文章?
这是“智慧”,还是在“自毁”?
碎碎的历史尘埃含着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我愿逃离,逃离“智慧”的乌镇。
名师点评
文章标题是一个选择问句,且“智慧”与“自毁”形成对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以一路所见所闻为线索,边写边抒发自己的感受。在记叙与描写中,又紧紧围绕“智慧还是自毁”这两点来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度商业化的乌镇的失望。结尾更是把自己印象中的乌镇与当下的乌镇进行对比,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失落。最后点题,用一个抒情意味浓厚的句子作结,既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又引人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