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热点直击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 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冰花男孩”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冰花男孩”是云南贫困山区的一名留守儿童,他在寒冬的早晨长途步行去学校,致使头上结满冰花。“满头冰花”的照片传至网上,旋即触动了网友柔软的心,各方网友纷纷捐款,有关部门也迅速行动,爱心洒向小男孩及其周边学生。小男孩因为这一次网络意外走红,命运得到了转变;而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像“冰花男孩”一样的贫困留守儿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立意方向
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因此,要写好文章,必须联系社会现实,思考社会问题,这样才能让文章有的放矢,而不是坐而论道、华而不实。
对一则新闻事件的解读通常有多个角度,我们要看清材料的指向,通常的做法就是抓住材料的核心矛盾。这则材料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二句话是对“冰花男孩”事件的简单叙述,最后一句话是对事件的总结评论。显然,材料的关键是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分句指出冰花男孩自身命运的改变,这是一个“矛盾”;后一个分句指出冰花男孩与其他贫困儿童的不同,这又是一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就是我们写作时立意的出发点。
具体来说,从第一个矛盾出发,我们可以围绕小男孩命运的转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其意义,尤其是互联网慈善的意义。从第二个矛盾出发,我们可以赞同救助小男孩的意义,也可以批判这种个别救助的不足,还可以呼吁更加广泛的社会公平。
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扣紧材料,深入分析“冰花男孩”这一现象本身,再以小见大,推广到更加普遍的社会关切。
角度一 互联网慈善改变命运
“冰花男孩”命运的转机依赖于互联网,依赖于互联网慈善。他的照片触动了网友,而千万网友的爱心又汇聚到他身边。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改变我们的社会与生活,而互联网慈善就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形式。
角度二 个别救助的意义
小男孩作为一个个体得到了救助,虽然这种救助是有限的,却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个体本身的命运确实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个体救助能够为社会释放出一种善意的信号,能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慈善活动。
角度三 救助要全面长效
“冰花男孩”虽然得到了救助,但也只能是个别的、暂时的。中国还有很多留守儿童、贫困人口,他们同样需要有效的救助。因此,对于贫困人口的救助要有一个全面详尽的规划,要精准扶贫攻坚,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角度四 公平问题
我们可以把文章的视角放大,这就涉及社会的公平问题。为什么留守儿童还要承受这样的人生,要经受这样的苦痛?我们在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方面能做些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