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创新驱动

热点直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 余次提到科技、50 余次强调创新。到2035年,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将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擦亮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闪亮名片。

2017年11月,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民报》报道,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落幕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以15 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位。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不仅仅是比赛,也是一扇观察世界主要工业国实力消长的窗口。如今,“中国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和低质,“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迈向新时代的“中国智造”。

美国《福布斯》杂志指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不再是简单地追赶,在某些方面正发挥着引领作用。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评价2017年中国基础科研和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呈爆发式趋势。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国科学家已从自然科学前沿重大发现和理论的学习者、继承者、围观者,逐渐走向了舞台中央。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着“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世界对“中国制造”毁誉参半。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中国制造”形象曾一度成为我们的隐痛。从2017年1月1日起,以“传承我们的创造”为主题的“国家品牌计划”宣传片亮相荧屏。其首播导语“因为智造,探索打开边界;因为智造,思想注入力量;因为智造,文明相互需要;智造改变世界”,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在共筑中国复兴梦的当下,在我们准备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大国强国形象的当前,中国将向世界输出什么?中国新形象到底靠什么打造?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立意方向

这则写作材料兼顾政治与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追溯历史,客观阐明“中国制造”的局限;第二层次联系当下,提出以“传承我们的创造”为主题的“国家品牌计划”宣传片话题,要注意研究首播导语的四句台词;第三层次拓宽话题,由中国梦、中国自信引出对中国新形象打造问题的思考。

研究好三个层次的逻辑关系,并排列组合,就可初步形成文章的思路框架;也可以四句导语为切入角度,对“国家品牌”发表自己的看法,阐释“智造”与“国家品牌”之间的关系。这种兼顾政治与经济的时政热点话题,最忌写大、写空,写作时要注意典型事例的运用,并进行切实中肯的分析。具体立意角度如下。

角度一 阐明中国由“制造”到“智造”的发展历程及现实意义

曾几何时,中国从加工贸易起步,以代加工和廉价商品努力跻身世界经济舞台。而在新的政治格局与经济格局大洗牌的当下,“中国智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创新和综合竞争力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的新名片。

写作时可充分挖掘四句导语的内涵,形成不同的写作角度:(1)智造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改变你我的生活。(2)智造能激发我们思考身边的世界。(3)智造能激发我们创造国家新形象,促使我们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4)智造改变了历史与现实世界。

角度二 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阐述如何让“中国智造”迈向新时代

有创新,才有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是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首要原则,在科技研发上加大政策重点扶植与投入,汇聚起促进科技成果“井喷”的磅礴力量。

提升国家形象的方法很多,在经济影响政治、影响军事的崭新时代,重塑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就是硬道理。中国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必须从廉价的中国制造升级到高价值的中国制造,乃至领跑世界的中国智造!

角度三 绿色发展、人才为本,中国智造在引导、开放、融合中展示新形象

《中国制造2025》政府报告里,在解读基本原则与基本方针时,还突出了坚持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主发展、开放合作战略方针。绿色发展,就是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实现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制造转变。人才为本,就是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要以“大国工匠精神”要求、培养、扶植新型创新人才。而且要能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发展,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构想下,寻求世界合作,从而让中国智造担负起引领世界的责任。

角度四 智造不但需要市场的引导、政府的扶持、大众的参与,更需要攻坚克难的坚持与自信,也需要传承工匠精神

创新不是盲目地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地继承、有远见地变、有理智地提升。是用头脑、用眼光、用胸怀写就的大气、魄力与自信。

从这个角度入手,应着重阐明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处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