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归处

灵魂归处

徐雨雪

精典范文二

立意角度:房子与“诗意栖居”

海子憧憬着他的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选择了卧轨自杀,让美好化为泡影;人们念叨着“诗和远方”,却辗转于一所所水泥房子之间,疲于奔命。二者何其相似,何其悲哀。

在人们心中,房子逐渐成为财富、身份、地位的衡量标准。有的人以为有了房子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有的人以为有了房子就有了难觅的安定。然而,把房筑成水泥盒子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忘了,房子除了安顿疲惫的身体,也是安放灵魂的地方。房子,承载的是一个人对生活态度

房子,是遮风避雨之所。人的一生会住很多个“房子”:刚出生时依托襁褓、摇篮,然后拥有自己的房子,最后再睡进骨灰盒里。它们为人们提供庇护,保护人们免受风吹雨打,却都只是人们暂时的栖息地,人生途中的中转站。

然而,除了有庇护的作用,房子更应是人们在经过一天的喧嚣后能寻到心灵慰藉的地方。每个人的房子都是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论它是广袤无垠的大漠,还是草长莺飞的原野,它包容接纳我们的一切,欢笑也好、烦忧也罢,为每个生活在这世上的人洗去身上的尘土和戾气。

古有杜甫,在茅草屋中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号,今有梁思成夫妇在破壁残垣间勾勒出文明的痕迹。他们的房子没有面朝大海,却是心之所安。杜甫在他的茅草屋里,虽“布衾多年冷似铁”,却葆有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那所不堪风吹雨打的茅草屋,承载着杜甫面对生活苦难的坦然与坚持。梁思成夫妇在西南的那座小屋里,忍受着病痛与战火的折磨,在国仇家恨前坚守人类文明的大义。那所小屋见证了夫妻二人对生活不灭的热爱与希望。他们是幸福的,在生活的血雨腥风中没有丢掉自己的灵魂,在众人的苟且下描绘着远方。

反观现实,太多的人或是奔波得忘了回家的路,或是被囚禁在一座座钢筋水泥建筑里,他们嘴里叫嚣着远方,却连眼下的生活都凑合着过。房子并不关乎是金碧辉煌还是朴素无华,是面朝大海还是蜗居在城市一角,而是关乎人们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是精致地享受每一分钟还是在身心俱疲中得过且过。能把日子过成诗的人,哪怕是茅草屋也能温馨无比。这样的人必定没有因生活的难处就出卖自己的灵魂,他们承得起生活的重压,为心中的远方积蓄着力量。

有人把日子过成柴米油盐,也有人把生活过得诗情画意;有人漂泊四海居无定所却知归途,也有人住在金丝笼里却心无所安。太多可怜如海子般的人,憧憬着春暖花开,却草草应付着自己的生活,不愿作出一些努力或是改变。如此,他们心中那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便永远留在“明天”。真正热爱生活尊重生活的人,能给自己的灵魂一处栖息之地,无论房子是否面朝大海,自会漫山花开。

名师点评

文章哲思充沛,诗意盎然。作者把“房子”寓意为“灵魂归处”,指出人们应该具有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不会浑浑噩噩,才能够面对苦难,懂得享受生活,做到内心充实。文章由实到虚,以小见大,充满哲理。另外,作者文笔优美,用语新巧,善于营造情境,骈散结合,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