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旅人生

书旅人生

彭 朗

精典范文一

立意角度:阅读与人生历程

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大概读书如人生,人生似书。边阅读边成长,边成长边感悟,我们的人生也可以称得上是“书旅人生”了。

我从小学到初中的阅读大半是为了自我娱乐,打发时光。因为游戏打得不好,我只好看看电视剧翻翻闲书。书也读得杂,有通俗读物,譬如《读者》《意林》《特别关注》等杂志,玄幻、武侠、言情等网络小说;有经典著作,如四大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从白落梅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可以说是中外不忌。那时候读大部头其实未必看得懂,不过是浮光掠影似的泛泛而读,偶有所得,也只是感性认知,是被语言文字或故事情节激起的情感波纹——就像一个小孩打量这个世界,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新奇的;又如同摆弄漂亮的玻璃弹珠,半是新鲜半是卖弄。

后来上了高中,我才开始真正进行深入而系统的阅读。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那么高中可谓是我的读书自觉时代。有了主题式阅读的概念,我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去评判,从文艺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这也得益于我两周一篇的读书笔记。从刚开始时的生涩,到如今洋洋洒洒迫不及待倾泻而出的表达欲,我仿佛悟出了一点读书的门道。

我一直觉得读书如造梦,读书时,我常在脑海中编造出一个个如肥皂泡式的清醒梦境。读散文小说时我讲究应景。譬如读俄罗斯小说最好在下雪的冬日,穷坐寒冬,如跨越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雪原,冷冽之中夹杂着无尽的热切与生命力;读《水浒传》应在夜里,最好有一壶酒,刀剑恩仇尽消胸中块垒;读人文社科类丛书则要列好书单,画大纲、查资料,圈点勾画,一字一句如同一招一式、一拳一脚的搏斗,打牢了基本功,才能一口气钻入几千年历史烟尘抑或浩瀚宇宙之中,去一探究竟。

但既然是造梦,那势必与现实隔了一层,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朦朦胧胧的一层纱被我唤作书生意气。如林徽因写《窗子以外》,文人从书里看世界,纵然所见天地浩大,但终究不真切,有一种理性与逻辑至上、书中真理可解释一切的“书卷气”。一二分书卷气是可贵的,但若全是书卷气倒成了腐儒,如此怕是越读书离真实的人生越远了。

书旅人生,总离不开一个“旅”字。“旅”并非旅行,而是世事的磨炼,命运的铡刀,平凡琐碎里的惊心动魄。且并不必说“在心中修篱种菊”“带发修行”之类的话,只看谁能在象牙塔里,在读书之余贴近泥土,真正生活,而谁又能在中年危机之时仍保有一颗静心阅读的从容之心。

名师点评

本文情思缱绻,文质俱美。作者采用抒情性散文笔法,在优美的词句中展现自己的独特思考。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简短的阅读史,叙述描写有意境;而后提升为对阅读的整体认知。“读书如造梦”一说可谓点睛之笔,给人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