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帆,抵中国智造之彼岸
孙熙岳
精典范文二
立意角度:从“怎么办”的角度入手,阐述如何让“中国智造”迈向新时代
德国《莱茵邮报》2010年曾发表一篇报道,中国在法兰克福展览会上的参展产品获得“抄袭特等奖”“抄袭一等奖”等5个抄袭大奖;“中国制造”在非洲已经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China”一词甚至进入了斯瓦西里语词汇,专指价格低廉的伪劣产品……
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Made in China”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耻辱?
我想,传统的中国制造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地步。不变,则不能适应制造业越来越机械化、智能化的高效率智造大潮;不变,亦不能适应看质量不看数量的高品质生活需求。这是中国由制造变智造的现实意义;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从未如此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此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正在以大国强国的形象展现我们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而用中国智造强国固本,是争取世界话语权的硬道理、新名片,这是中国由制造变智造的前瞻意义。
所以,创新才能驱动发展,智造才有望领跑世界。
那么,该如何变制造为智造,实现以创新为本、创新为源的中国品牌呢?
首先,打造科技重器,重塑大国品牌形象。在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重塑大国品牌形象。《中国制造2025》正对接我伟大中国复兴梦。在经济影响政治、影响军事的崭新时代,重塑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就是硬道理。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嫦娥登月、“天眼”探空、北斗组网……中国科技实现了全方位的突破,重大尖端科技创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标准”“中国品牌”正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中国正从廉价的中国制造升级为高价值的中国智造,乃至领跑世界!
其次,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说:“未来总是属于年轻人的。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为此,国家直接提出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以及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这表明中国的创新型人才正与日俱增。
第三,青年人勇于担当,扛起创新的大旗。中国智造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它是由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国人传承下来,不断为之奋斗的梦想,更是我们年轻一代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是崭新的一代,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建设创新智造中国,我们步履不停,砥砺前行。
中国这艘巨轮已经在“智造”的大海上起航,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定能劈波斩浪,迎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前进,成为世界的焦点!
“Made in China”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耻辱?我们立于时代的潮头,发出铿锵有力的回答:伟大中国梦,有你,有我,让我们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以创新为帆,抵中国智造之彼岸!
名师点评
本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结构清晰,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文章开头由以前的两个评论写起,自然引出作者对传统中国制造的思考,接着分析中国传统制造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及意义。怎样走创新转型之路呢?作者用三个自然段依次谈来,结尾部分再次回到“‘Made in China’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耻辱”的问题上,最后向年轻一代发出号召,具有感召力,且使得文章中心更鲜明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