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革

热点直击
住房供应体系是住房制度的核心。以1998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文件为重要标志,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推动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实现了福利分房到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转变,房地产市场初步形成,商品住房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到2016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6平方米,城镇住房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特别是2013年以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的指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的住房保障,大力开展棚户区改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建立。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住房方面,就是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需要紧扣“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相应的政策应当抓住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住”,另一个是“炒”。前者要“促居住、保基本”,后者要“抑投机、疏投资”。“促居住、保基本”,就是要明确居住优先、民生优先的政策导向,即:自住优先、新市民优先、低收入者保障优先、改善优先,从供给端构建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好住房发展的不充分问题;“抑投机、疏投资”,就是要落实中央提出的“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要求,围绕住房供应体系健全各项配套政策,坚决抑制投机炒房,从需求端解决好住房方面的不平衡问题。
名师押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海子:“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蒋勋:“把自己的房子变成一个温暖的家。”
习近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以“房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立意方向
这是由四则语录组成的作文材料,我们要综合起来分析,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确定作文的立意。综合来看,四句话都扣住“房子”,所以这篇作文谈的是“房子”这一话题,这是其“同”。“异”就是四句话讲的是不同方面的内容,这可以成为写作的四个立意方向。第一句话主要表达“安贫乐道”之精神;第二句话展现了“审美、诗意”等;第三句话写房子是家,我们应让它充满温暖;第四句话主要写当下政府的房地产政策。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扣住“房子”来写,因为整个作文的话题就是“房子”。但是,专门写“房子”显然也是不妥的,因为房子太实了,不好写。写作的原则应是“以小见大”,通过具体的“房子”写抽象的“观念”等。
角度一 房子与“安贫乐道”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安贫乐道”之精神,孔子有“一箪食,一瓢饮”及“饭疏食饮水”等语。对于真正的有志之士,环境可以是艰苦的,但内心必须是富足的。我们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也可以结合当下,论述不要过分注重物质条件,而应该追求精神富足。
角度二 房子与“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有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物质的奴隶,而是要有思想有情趣,要追求自由与美好。哪怕是住一座木屋,我们仍然可以赏春花秋月。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更应停下来,欣赏生活之美。选择这个立意,不要把房子写得太实,否则不好展开。
角度三 房子与“家”
房子并不是简单的栖居之所,而应该有“人气”,有家庭的温暖。很多时候,我们注意到对房屋进行硬件改造,比如翻修,添置家具,却忘了投入情感、用心经营。在多少豪华的居室里,存在着冰凉的家庭关系。因此,更重要的是把房子营造成真正舒心的“家”。
角度四 房子与“住”
当今中国城市,房子一座座拔地而起,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蜗居一隅。原因何在?房子已经严重偏离了其本质属性——居住,沦为了炒作工具。有多少人在炒房,又有多少房屋在闲置?所以,政府调控房地产的做法是对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呼声一定要得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