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静心
尹田思
精典范文四
立意角度:阅读与现实人生
“开卷有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浮躁心态使“开卷”逐渐流于形式,成为人们炫耀人生成功、装点门面的工具。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或多或少带有功利性质,但它只是阅读的外部动力,而真正支撑起人生高度的深度阅读,需要内在的源源不断的热情推动。
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社会上有超过一半的人会假装自己读过几本名著。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融入某一社交圈,可能是为了加深同事、上司、朋友对自己的印象,还有可能是为了提高和炫耀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境界。但不论是何种目的,阅读已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滋养心灵的活动,而是一种社会资源,和金钱财富、社会人脉、身份地位一样成为一个人的标签和走向人生巅峰的助推器。
由此可知,承载了太多功利的阅读被当作人生薄薄的“面子”,但偏离了阅读本质的显摆与炫耀难以将“面子”变成“里子”,难以真正提升自我。莫言曾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电影《无问西东》中描绘的民国大师沉稳从容,气质高雅,散发着由内而外的自信。当我们感叹当今大师绝迹的时候,是否该反思现代人在一张安静的书桌之上花了多少时间,又花了多少时间外出社交应酬。现代人之所以迷茫焦虑,无非是“里子”不够充实,无法撑起“面子”的浮华。
读书可戒躁,且行且读,才能将人生打磨成玉,展现出从容的风度,散发出自信的光芒。阅读拓展了人生的深度与广度,让人们有了可以立足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实力带来的踏实感和对生活的坚定。“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而阅读让我们从麻木中抽离,在安静中体味鲜活灵动的生命。在德国的晚高峰地铁里,几乎每个人都在读书,一片安静。西欧国家的青年平均读书量远远高于中国,在他们看来,读书不是一件差事或值得炫耀的事,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静心,让人成为人生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围城》里用“日子滑过了我”来表现被生活奴役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生活,没有自主的人生,他们只是“活着”。阅读则让人从昏睡中惊醒,给予人或平淡或浓烈的情感、审美体验。我们在阅读中反思自省、深入思考,在别人的故事里哭笑。当摆脱了被现代社会异化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真实的人生。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人生阅历的深浅导致了阅读境界的高低,终身阅读方能益读益进,感受人生的层次与充盈。
阅读静心,阅读充实人生,人生阅历加深阅读体验,二者相辅相成,奏出和谐的乐章。
名师点评
本文紧扣现实,分析深刻。作者抓住问题的核心,批判那些把读书当作炫耀的错误做法。尤其是针对当下人浮躁的心态,作者提出了正面主张:读书静心。一个“静心”解开了现代人的问题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