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时代弄潮儿

勇做时代弄潮儿

王 猛

精典范文四

立意角度:融入社会,融入时代,做时代建设的参与者

有人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一个人的理想,总是会或多或少地烙上时代的鲜明印记,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时代大潮中拼搏争先,才可能干出不凡业绩,实现人生理想。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总让仁人志士扼腕叹息,悲愤难抑。了解了民族曾经的辉煌与屈辱,目睹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凄惨现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愤然而起,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年轻的他们身怀救国之志,积极投身时代的洪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实现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建国后,当邓小平被历史和人民推选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时候,他高瞻远瞩,及时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中国人民掀开了改革开放的伟大篇章,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旅。

正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勇做时代弄潮儿的大无畏精神,才推动了当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一次又一次开辟了中国当代历史的新纪元。

伟人如此,凡人亦然。身为平凡人,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应和时代的节拍,融入时代的洪流,才能感受到时代带给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欣喜与自豪。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中,虽“出世”“入世”并存,但人们更看重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尊崇心系苍生、“兼济天下”,而非超然物外、“独善其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好儿女志在四方”,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儿女积极用世、投身时代洪流的自励经典。正是这种积极用世的传统思想的熏染,“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20 世纪50年代人的集体选择。为屯垦戍边,百万“知青”奔赴人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让“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扎根茫茫戈壁,隐姓埋名,“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最终迎来的是“蘑菇云”的冲天而起……他们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生信念,那就是积极投身时代建设,为时代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

当今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随着精准扶贫计划、乡村振兴计划、西部开发计划等国家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我们更需要勇于投身时代,勇做时代弄潮儿的各类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复兴之路才能愈走愈稳,愈走愈广。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人才正在不断涌现。如埋头苦干、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樵夫”廖俊波;坚守初心,亲身践行科技报国的战略科学家“拼命黄郎”黄大年;锲而不舍,绕着山岭绝壁凿出一条“大发渠”的“当代愚公”贵州省老支书黄大发……积极投身大时代,让他们的人生绚丽而出彩。

毛主席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有幸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那就让我们与时代融合,与时代共振,不负青春,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吧!

名师点评

文章的亮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例证经典。先援引伟人例证,阐明正是因为老一辈革命家投身时代的人生抉择,才有了建立新中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变革;再从凡人入笔,论述了普通人积极参加国家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最后着眼于当下,援引廖俊波、黄大年、黄大发等例证,表明当代人“投身时代,勇做时代弄潮儿”的时代画卷。三个层次的例证以国家的建设发展为序(或以时为序),构成了全文的主体结构,说理逐层深入,深透有力。二是风格鲜明,慷慨激昂,豪情满怀。作者在晓之以理的同时注重动之以情,无论是叙例语言的情感介入、第三段中对传统价值观的分析,还是末尾“与时代共振,不负青春,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的激情倡议,都让人感受到青年人的书生意气,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