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世界的人不会被“删除”

改造世界的人不会被“删除”

胡奕博

精典范文四

立意角度:人工智能有利有弊,人类需要有限制地利用,与它们和谐共处

随着AlphaGo 先后击败李世石和柯洁,围棋,这千年来人类智慧结晶的高地,宣告被人工智能占领;而Aidam 参加高考数学考试,10分钟不到拿下“状元级”分数,更让无数寒窗苦读的学子欲哭无泪。

或许多年后,工地上不再有人类的身影,各大电台频道不再有人类的声音,公司前台也不再是人类的肉身,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数字,一排排编码,一个个机器人。那些危险繁重无须创意的工作,是人工智能的世界。在那些领域,它们看似取代了人类,但不可否认,其背后掌控一切的一定是人类之手。

因为,创造并改造世界的是人,而绝不会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人类。

人工智能无法自主改造世界。机器人形成自我意识反抗人类只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人工智能的“大脑”总是由人类赋予,主导它们的不过是区区几行程序,形成自我意识简直是无稽之谈。人工智能“统治”世界,也不过是把世界带入自己不变的程序而已。但世界变化多端,程序可以尽数。历史上无论什么改革都需要变通,而在人工智能掌控下,法国大革命无法进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更是不可能。如此情形,谈何改造世界?

而且,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不该取代人类。就比如围棋,围棋比赛是一场博弈,它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和心理,无尽的可能是它的趣味与魅力所在。而当这无尽的可能化为一行行程序,一场比赛还未开始结局就已注定,围棋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文学方面更是如此。文学源于人类的情感,而不是单纯的创作。如今AlphaGo 和微软小冰等人工智能纷纷问世,证明人工智能在这些领域“有能力”取代人类。但AlphaGo 无论如何学习也无法落下饶有趣味的灵犀一子,小冰无论怎么创作也不能成为石破天惊的李白、杜甫……不难看出,在这些以人类意识为基础的富有乐趣与魅力的领域,人类不可能被取代。

卢梭曾在他的《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科技是对人类的诅咒”。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导致工人失业,甚至让人类怀疑自己原本存在的意义。但如今科技发展迅猛,人工智能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是否表明,人类注定要失去存在的意义?

答案当然是“不”。AlphaGo的创始人说过:“我们发明AlphaGo,并不是为了赢取围棋比赛。”人工智能为人所造,也应为人所用。它们可以在计算、建设、医疗护理等领域取代人类,但人类也应该开发属于自己的新领域以及新工作,这样,人类才不至于无所事事,才不至于失去存在的意义。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应该和谐相处,而不应彼此冲突,一旦冲突,人类当然应该按下暂停键。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只能辅助人类,而改造世界的人永远不会被“删除”。

名师点评

文章紧扣材料,分析细致,论述详实,言之有物,在短短千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作者从人工智能战胜人类的场景入手,推演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点出隐藏在人工智能背后的人类之手,进而论述“人工智能”不会“删除”人类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则不能,一则不该。但作者并不否认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引出人工智能应该与人类和谐相处,一旦发生冲突应该“暂停”的论点。语言简练,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