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传承中的过滤与选择
卢世龙

精典范文三
立意角度: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化传承
中华文化因为酒的存在,而带有更多的感性色彩。从借酒消愁、举杯助兴,到祭祀天地、顾影自怜,酒充满灵性地悦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之间。庄子宁愿做自由自在地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愿做昂首阔步却受人束缚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所在。可是在当下的酒文化的传播中,有些人却把“自由”等同于“失态”,把“淡泊”等同于“肤浅”,中国酒文化中有许多杂草竞相生长,是时候该对酒文化进行过滤与选择了。
古人的酒文化往往赋予酒一种生活的韵味或对理想的追求,如“腹中书万卷,身外酒千杯”,又如“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而当世的有些所谓的酒文化却“喝进去辣嘴,留肚里闹鬼”,酒水没有了文化的价值和文化的色彩。所以,我们必须审视当下的酒文化,提升酒的品位。
对当下酒文化的过滤,首先是剔除其非道义的功能,提升酒本身的意义。在曾经的一段时光里,人们靠酒来行贿受贿,酒的价格也一路飙升,甚至连街头巷尾都充斥着哥们义气的所谓酒文化。于是乎,酒文化暗淡了,染上了明显的市侩色彩。如《易经》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酒的正面价值被负面价值所掩盖,酒文化变得不像文化。
酒文化过滤后的样子,应当恰如酒本身的直爽与豪迈。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便是“魏晋风流”的真实写照——借杯中酒,怀想统一天下;嵇康说,“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想必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文人的简单而理想的生活;“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需要有何等的自信与豪放情怀,才能达到同这位名传千古的诗仙一般的境界?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理应满怀豪情,奋发有为。
酒文化的选择其实也应和着我们多元化的时代。当多元、自由、个性、平等、时尚的文化音符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跳动的时候,当威士忌、葡萄酒等酒种被中国人接受并大量涌入的时候,中国传统白酒真正的国际化是让消费者接受中国特有的文化,像孔子学院一样,在每一个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此,正如易家祥思考的那样,如何做好“跨文化”传播应当成为酒文化的一种选择。
酒的酿造、过滤与选择,可以把它的价值最大化。其实,我们通过过滤与选择,让其重回初始的纯净,也便传承了酒最真诚的文化。
名师点评
文章的论证呈现逐层递进的特点,深刻严密,并通过对比手法,旁征博引,将酒文化的过滤与选择阐述得深入透彻。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作者提出“酒文化的选择其实也应和着我们多元化的时代”的观点,进一步深化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