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汨罗江
2025年11月27日
屈原·汨罗江
汨罗江水怒号着冲向远方。江边那位诗人,一身白衣,面目沉静。他放不下亡国之虞,但已无力回天。面对咆哮的江水,他在作最后的抉择。
沉寂,死一般的沉寂!诗人的心早已如一潭死水,看不到光亮。他无比爱国,却因谄言而被误解,被疏远。看着城外百姓衣不遮体,城内权贵歌舞升平,他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告诉他,他无法用赤胆忠心说服君王,扭转乾坤,那就以死明志,昭示后人。看着昏暗的江水,一阵酸楚涌上心头。他回望一眼国都,纵身跃下,水花高溅,惊起一群寒鸦。
回望历史,有人生来禀赋异人,或拥有“才高八斗”的学识,或拥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或拥有“七步作诗”的敏捷……他们身负上天重托,身负使命而来。所以,一说到李世民,人们就会想起大唐盛世;一说到杜甫,人们就会想到百姓疾苦;一说到毛泽东,人们就会想起新中国;一说到塞罕坝,人们就会想到三代人改天换地的惊天大业。他们都勇敢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
荀子曰:“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一个人无论位有多高,权有多重,责任意识不可丢。请铭记巴尔扎克的那句忠告:“一种未完成的使命会使整个人生默然失色。”所以,就让我们背负使命,风雨兼程,不负时代,不负人生。
名师点评
文章截取并浓缩两位历史名人的生活画面,紧紧围绕“使命”行文,条理清晰,立意精准,选材得当。在表达上,用生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历史素材,言简意赅,优美出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将描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让人既明理,又深受感染;恰当运用修辞,增强了文采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