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国之心永驻

让爱国之心永驻

王俊兰

精典范文一

立意角度: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中华传统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但如果你要问,哪一种传统精神最有民族凝聚力、可称之为民族精神支柱?我的回答是:爱国主义精神。

在我国,从古到今,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正是爱国精神让中华民族虽历经无数次灾难,但总能一次次昂起头来,奋然前行。

因为心中有国,王昭君远走大漠,委身匈奴,以和亲的政策换来西汉与匈奴的友好共处,最终客死异乡,“独留青冢向黄昏”;

因为心中有国,文天祥竭忠尽智,与元人周旋,视死如归,为南宋王朝流尽最后一滴血,心如磁针,“不指南方不肯休”;

因为心中有国,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西安,最终促使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日,共御外侮……

爱国,从来都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话题,而是一个听起来令人肃然动容、谈起来令人热血贲张的话题。一个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的人必将被人们铭记,永远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爱戴,如南宋抗金英雄辛弃疾、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末抗清志士夏完淳、“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们,等等。相反,那些不顾国家利益,卖国求荣,只求个人私利的汉奸们,即使岁月如长河,也洗不净他们的遗臭,如南宋主张对金投降的秦桧、明末投降清廷的降将洪承畴、抗战时期屈膝投敌的汪精卫等。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如何看待爱国与卖国上,中国人从来都是爱憎分明,眼中容不得沙子。

时光荏苒,当岁月流转到1956年,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交通大学的6000 多名师生从上海迁往西安。这些西迁的开拓者们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科技中心,并世代传承,凝铸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可敬的,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人生的指向标,用他们的西迁精神谱写了一曲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不朽篇章。

身处新时代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爱国主义情感也同样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内化为我们做人处世的最基本准则。爱国从来不抽象,它不分老幼,不分尊卑。和平年代的爱国行为具体而真实:是学生,就应该努力学习;是教师,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是农民,就应该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爱国行动。

让我们时刻牢记心中有国,从小事做起,让爱国之情永存,让爱国之心永驻!

名师点评

文章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立意高远,气势磅礴。作者从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一角度破题,先剖析了爱国主义精神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后表明在爱国主义这一问题上人们的鲜明态度;继而回到话题材料本身,赞扬了西迁精神,同时表明在爱国问题上当代人应有的态度和责任;最后呼应文题,强化观点。全文内容充实,叙例简明扼要,在论与述的结合上亮点突出;结构清晰完整,论证逐层推进,说服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