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1]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yì)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2]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3]

坐觉[4]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5],铁锁横江未为固[6]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7],祸乱初平事休息[8]

从今四海永为家[9],不用长江限南北。

【导读】………………………………………………………………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高启受召到南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此时,明朝刚刚建国,南北方基本平定,下诏“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为医治战争创伤,拯教民困,朱元璋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号召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经济。诗人风华正茂,看到举国上下一派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禁心潮激荡,对未来充满无限美好的憧憬,于是乘兴写下了《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这首七言歌行。

【注释】

[1]钟山:即紫金山。

[2]瘗:埋藏。《丹阳记》载:“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厌(压)天子气,故曰金陵。”这两句说始皇埋黄金以镇压南京的天子之气,但南京历经六朝繁华,至今依然“佳气葱葱”,显然暗含了对同样建都南京的明朝的殷切希望。

[3]城南台:即雨花台。在南京市南中华门外,地据岗阜最高处,可俯瞰全城。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在此讲经,天花坠落如雨,故得名。

[4]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5]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

[6]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7]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从南方起兵统一中国的。

[8]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9]四海永为家:引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