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装,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luán)[1],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煖炉,茶铛(chēng)[2]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3],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liào),列俟岸上[4]。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yǎn)如呓[5],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yǐ)[6]舟近岸。断桥石磴(dèng)[7]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huì)[8]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拘人,清梦甚惬。

【导读】………………………………………………………………

《西湖七月半》是明代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追忆过往之作,作者是文雅之士,不写八月赏月,却写七月赏月,七月半本是西湖月圆美景,却说“一无可看”。原来七月半恰为中元节,人群蜂拥,西湖人满为患,搅扰了赏月清幽的雅兴,纷扰之中,已无月可赏,索性“看看七月半之人”,可谓别出心裁。作者先描绘了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慵懒之徒四类看月之人,接着定自己,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前后对比,热闹与清静境界不同,表现现了张岱不入世俗,追求的是一种冷寂的孤高的情怀,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变化无常的士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之意。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张岱的语言雅俗结合,寓谐于庄,富有调侃意味,拓展了小品文的表现领域,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到他手中都被运用得很巧妙,而且获得一种表达的自由。

【注释】

[1]娈:容貌美好的家僮。

[2]铛:温茶、酒的器具。

[3]巳:巳时,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酉:酉时,下午五点到六点。

[4]燎:火把。列俟:排队等候。

[5]魇:梦中惊叫。

[6]舣:通“移”。

[7]磴:石头台阶。

[8]颒: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