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二)
我亦飘零久[1]。十年来[2],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3],只看杜陵消瘦[4],曾不减,夜郎僝僽[5],薄命长辞知已别[6],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7],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8]。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9]。但愿得,河清人寿[10]!归日急翻行戍稿[11],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导读】………………………………………………………………
这首词是词人写给友人吴兆骞的两首词中的第二首。二作系以书信格式入词,十分别致。第一首从吴兆骞写,第二首从自己角度写。两首词写尽人世沧桑,朋友深情,感人肺腑,催入泪下。陈廷悼《白雨斋诗话》评曰:“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愍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通读全词,诚如所言。
【注释】
[1]飘零:漂泊。作者康熙五年(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康熙十五年(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
[2]十年来:从康熙五年(1666年)作者中举,到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
[3]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感引集》卷十六引顾震沧的话说:“贞观幼有异才,能诗,尤工乐府。少与吴江吴兆骞齐名。”
[4]杜陵:杜甫在《丽人行》中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李白戏杜甫诗中有:“借问别采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5]夜郎僝僽:李白曾被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受到摧残。这里以杜甫和李白比喻作者和吴兆骞。
[6]薄命长辞知已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昊兆骞分别。
[7]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1631年)。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1637年)。
[8]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世说新语》载:“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9]“诗赋”二句:古人认为创作诗文损伤人的心魂。桓谭在《新论》里说,他和扬雄都因作赋,“用精思大剧而得病”。作者和吴兆骞创作都很勤奋,尤其是吴兆骞,儿童时就作胆赋,“累千余言”。
[10]河:指黄河。黄河水浊,古时认为黄河清就天下太平。古人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认为黄河千年一清,而人寿有限。这里是希望一切好转,吴兆骞能归来的意思。
[11]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