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故事二则
(一)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1],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曰:凡人白昼营营[2],性灵泊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皖。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niè rú)[3]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4]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二)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闫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诲,皆此一念为害也。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礼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踖(cùjí)[5],锋棱顿减。王徐顾笑曰: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促命即送转轮王。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其信然乎?
【导读】………………………………………………………………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纪晓岚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小说以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为题材,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笔法凝炼,语言精湛,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与《聊斋志异》并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双壁”。
【注释】
[1]勾摄:拘捕,传拿。
[2]营营:追求奔逐。
[3]嗫嚅:指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4]墨卷:明清科举制试卷名目之一。乡试、会试时,应试者用墨笔书写试卷,称墨卷。
[5]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样子。语出《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