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士

吴 士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1],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2]

遇元季乱[3],张士诚称王姑苏[4],与国朝[5]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bǐ)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6]

士尝游钱塘[7],与无赖懦人交[8],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9],暇则斩牲、具酒燕饮[10],其所募士,实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11]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12],蒐(sōu)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兵法。”

【导读】………………………………………………………………

这篇文章选自《逊志斋集》卷六。这篇文章写张士诚轻于用人是史实,所记吴士则是一个艺术概括的虚构人物。他“自高其能”,夸夸其谈,临死还说“吾善孙吴兵法”,是一个至死不悟的极其可笑可悲的人物。这种人物,不仅在张士诚麾下,在历史上、社会上,都有许许多多。文章可为吴士者戒,也可为用人者戒

【注释】

[1]高:夸耀。

[2]孙、吴:指孙武和吴起。孙武,春秋时齐人,著有《孙子兵法》。吴起,战国时卫人,著有《吴子兵法》,其书已佚。两人都是著名的军事家,并称“孙吴”。

[3]元季:即元朝末年。

[4]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境)人。出身盐贩。至正十三年(1353年)起兵谋反,次年据高邮称诚王。至正十六年(1356年)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次年降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破平江,被擒,自缢死。姑苏:即今江苏苏州市。

[5]国朝:指明朝。

[6]俾:使。听:任由。司粟吏:管粮草的官员。嬴缩:盈亏,这里指多少。

[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8]懦人:犹言“懦夫”,畏怯软弱的男人。

[9]击刺坐作:击刺、坐作,都是古代训练士卒的科目。坐作:指卧倒起立。

[10]暇:空闲的时候。燕饮:即“宴饮”。燕:同“宴”。

[11]李曹公:指李文忠,朱元璋的姐姐之子,以战功官至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

[12]格: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