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刘一丈书

报刘一丈书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kuì)遗(wèi)[1],则不才[2]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3]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4]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guàn)栉(zhì)[5],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6]。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也。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7]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人褊衷,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8]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导读】………………………………………………………………

《报刘一丈书》是答复刘一丈的一封书信。刘一丈,即一个名叫刘介的长者,排行老大,也是江苏兴化人,与宗臣家有世交,与宗臣父亲厚交四十余年。因宗、刘两家有这样亲密的关系,非唯如此,宗臣才在《报刘一丈书》中,推心置腹地谈了自己对世俗的看法,直言不讳地大胆揭露了相府中的丑事,表达了其不与龌龊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现实中的宗臣也是刚正之士,嘉靖四十三年十月,重臣杨继盛惨遭迫害,含冤而死,宗臣不顾风险,当场解衣裹尸,为之敛尸,慰藉忠魂。他不畏权势、刚直不阿,得到时人的敬重。以宗臣其文观宗臣其人,文如其人,此言不虚。

【注释】

[1]馈遗:赠送礼物。

[2]不才:不肖,自谦的说法。

[3]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下之间互相信任,才能品德与其职位相称。孚:信。称:符合。

[4]刺:名帖。

[5]盥:洗手。栉:梳头。盥栉:洗脸梳头。

[6]寿金:谓献给主者的礼金。以金帛奉献于人曰寿。《史记刺客列传》:“严仲子奉黄金额百镒,前为聂政母寿。”

[7]伏腊:夏伏冬腊,古代夏冬两季的祭祀名。此处犹言过时过节。

[8]迂:拘执而不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