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八月辞故里

甲辰八月辞故里

其一

义帜纵横二十年[1],岂知闰位在于阗[2]

桐江空系严光钓[3],震泽难回范蠡船[4]

生比鸿毛[5]犹负国,死留碧血[6]欲支天。

忠贞自是孤臣事,敢望千秋春史传。

其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7],乾坤半壁岳家祠[8]

惭将赤手[9]分三席,拟为丹心借一枝[10]

他日素车东浙路[11],怒涛岂必属鸱夷[12]

【导读】………………………………………………………………

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张煌言与刑部员外钱肃乐、浙东志士董志宁等遂组成数千人的队伍在宁波城隍庙集会,拥立鲁王朱以海北上监国。张煌言亲赴台州迎鲁王,被授以“行人”之职,至绍兴,又被授以翰林修撰,并任“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之事。

《甲辰八月辞故里》共两首,甲辰,指清康熙三年(1664年)。是年七月,张煌言在其隐居处南田悬岙岛(今浙江象山县南)被俘,押至鄞县;八月初,解往杭州。临近出发的时候,为张煌言送行的有几千人,张煌言辞别故乡父老,赴杭就义。临行慷慨写下此诗。诗歌表现了诗人在国亡家破后,矢志不渝的抗清精神和为国捐躯的决绝之心。

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注释】

[1]“义帜”句:作者从开始起义到被捕,先后共十九年,这里是取整数。

[2]闰位:《汉书.王莽传》:“余分闰位,”说王莽不得正王之命,象积累若干年多余的天数而成闰月,不是正规的月份一样,不能当正统的皇帝;这里有王运、天命的意思。于阗:汉朝时候西域国家之一,这里借指满清。

[3]严光:东汉高士,光武帝要他出来作官,他在富春江(即桐江)隐居不出,以耕田钓鱼为乐,在他隐居处有钓鱼台古迹。钓:钓船。

[4]范蠡:春秋越国大夫,《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震泽:太湖的古名,五湖是太湖的别名。

[5]鸿毛:比喻轻,《汉书.司马迁传》:“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碧血:语出《庄子·外物》篇“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7]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

[8]乾坤:天地。岳:指岳飞。

[9]赤手:空手。

[10]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11]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12]鸱夷:革囊,《国语》:吴国忠臣申胥(伍子胥)死谏吴王,吴王不悦,“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后人传说,伍子胥尸体投江之日,天也被激怒了,江潮特别汹涌,也有说怒潮是伍子胥的忠魂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