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降唇·夜宿临洺驿[1]

点降唇·夜宿临洺驿 [1]

晴髻(jì)离离[2],太行山势如蝌蚪[3]。稗(bài)花盈亩[4],一寸霜皮厚[5]。赵魏燕韩[6],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导读】………………………………………………………………

这首词作于康熙七年(1668年)十月。这年夏天,陈维崧由避祸八载的如皋冒襄家入京谋职,虽得到龚鼎孳等大僚的激赏,仍失意而归,去河南商丘探望入赘的四弟陈宗石。初冬日,途经临洺驿投宿,在苍茫夜色中俯仰今古,感慨万端,故国之痛与身世之悲一并兜上心头,因有此作。

【注释】

[1]临洺驿:在临洺关设置的驿站,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为古时冀晋豫地区交通要道。

[2]晴髻:比喻的说法,形容晴空之下,群峰起伏,有若发髻。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云:“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此用其意。离离:排列密集貌。

[3]太行山:山名,蜿蜒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由临洺驿西眺可见。

[4]稗:稗子,杂草名,形状似稻。稗花:指稗子抽穗,远望如花开。

[5]霜皮:月光照着稗草,表面如霜般清冷。

[6]赵魏燕韩:古国名,为战国七雄之四国,位于今河北、河南、山西一带。此处暗指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