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1],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2],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3]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导读】………………………………………………………………

“桃花”的意象在文学史上早有典型。《诗经·周南》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等句,诗中的桃花,代表了青春活力和自由奔放的情绪;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又使桃花承载了作者的超然隐逸情怀;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借桃花感叹人世之无可奈何。此外,“桃”又与“逃”谐音,因而还有消极避世之意。唐寅一首《桃花庵歌》满眼的桃花、桃树、桃仙之下,有诗经的奔放,有陶潜的超然,唐寅不要什么“武林豪杰墓”,不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他不需功名利禄的“花”天“酒”地,只要“锄作田”的淡然超逸。只是这份淡然超逸背后,有多少遁世者想要“逃”离的淡淡的无奈,则不得而知了。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这首诗艳丽清雅、秀逸清俊却不失狂生言笑的背后,是否有一个幽寂孤独的灵魂,恐怕要读者自行体悟了。

【注释】

[1]桃花坞:位于苏州金阊门外。北宋时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别野,后渐废弃。唐寅于此筑室,故名桃花庵。

[2]车马:即前所谓“轻马足”,代指驰骋游乐。

[3]五陵: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之合称,为西汉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之陵园。五陵地区后设邑以拱卫首都长安逐渐发展为繁华的卫星城,关中的权贵多居于此。后世常用“五陵年少”指富豪子弟,“五陵豪气”指贵族高门的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