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痧的认识

二、古代对痧的认识

“痧”的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指病理反应的“痧”,称“痧象”,其特点:一是痧点,在皮肤表面出现的色红如栗的疹子和痧症,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的发痧现象,如风疹出现的疹子为风痧,猩红热出现的疹子为丹痧。二是酸胀感,是一种病,也称痧胀和痧气,多发于夏秋之际,是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或秽浊之气而发之病,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痧病主症多现头昏脑涨,胸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无力,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蓄为瘀;遇食积痰水,结聚而不散,则脘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三是被刮痧后出现的皮肤潮红、青紫、瘀斑等是出痧,又称“痧痕”,是疾病毒素外透的一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