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医学作用

二、现代医学作用

(1)免疫作用:人对抗各种病原的侵袭,是抗体的抵抗功能在发挥作用。抗体的产生多在血液中,现代医学以某种病菌疫苗注入人体,发生刺激即能于血液中产生多种抗体,即使遇有某病病菌,也不能伤害人体,即称为对某病的免疫性。当今的防病工作中,普遍注射疫苗,提高体内之抗体,增强免疫力,可使接受疫苗者在某病流行期不受传染,免生疾病。刮痧也属刺激疗法,在刺激作用下,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也可以产生多量血清而增加抗体,促进白细胞的噬菌作用,因此对于免疫方面也很有价值。刮痧刺激的预防效果也较为广泛。

(2)杀菌作用:凡外因病症中,除跌伤、化学、温热等创伤之外,都为病原菌之感染。刮痧为治疗方式之一,与药物之直接杀菌者有所不同。刮痧仅对各组织所受病毒的刺激反应予以安抚,助以调遣。如减低各部分的神经痛,使抗力集中,病灶的血行疏通。药物治疗可直接杀菌;刮痧治疗可间接杀菌。刮痧虽能增加血清抗体与白细胞等的杀菌能力,但力量有限,所以急性传染性疾病应配合其他疗法辅助才可治愈。

(3)消炎作用:炎症为由各种外因的刺激或细菌、毒素的刺激而来的充血现象,亦为生理的自然抗体与保卫的机变,但是能引起生理上的不安,如疼痛、发热,而加强体力的消耗与食欲减退,反而使抵抗力下降,削弱了保卫功能。在药物疗法上,消炎必配合杀菌或促进血管收缩与渗出物的吸收;刮痧对于炎症多为远隔治疗,或为诱导或为反射,借神经的感传与激发,调整其局部的血行,使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黏膜的渗透性增强,淋巴循环加速,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排毒作用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出,同时使充血部位的血液有新陈的交替,杀菌能力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得以加强。同时因血行通畅之故,患部的压力减低,亦可以解除神经的疼痛或灼热感。因此,通过刮痧疗法促进食欲,恢复体力,使白细胞的噬菌力随之加强,炎症自可迅速消灭,从而使人体组织细胞得到营养、血液得到净化,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4)营养作用:营养为维持健康重要的一环。刮痧对于营养的作用,主要是刺激主持消化功能的神经,加强生理的摄取功能和助长消化机制。因此刮痧后虽并不供应富有营养之物质,但能健脾开胃,激发消化功能旺盛。

营养不良的原因不一定是营养物质缺乏,可能是因为主持摄取营养功能之神经衰弱,即使有丰富的滋养物,也不被吸收。刮痧对这类情况,即可针对主持消化与摄取之神经予以刺激,促进其功能,加强其摄取能力,如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脚气病、维生素A缺乏的视力减退和眼球干涩,经数次刮治,症状都可减轻甚至是消失。类似的病症,可见不一定缺乏某物质而是某物质不被吸收所致。所以消化不良、营养障碍的病症,若非器质性病变,刮痧较药物治疗有效。

(5)镇静作用:运动神经受某种病因的刺激而痉挛,感觉神经受某种病因的刺激或压迫而疼痛。在一般医疗上,一方面行病因疗法,同时行镇痉、镇痛疗法,或单纯的行镇痉、镇痛疗法,在名词上统称之为镇静法。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瘢痕,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刮痧的镇静治疗价值并不逊于麻醉药的镇静法,且较一般治疗价值为高。以其能针对病灶部的主神经,并沿其神经干线直接以强烈刮治而抑制它,得以旺盛其部位之充血,减轻其压迫,消退其炎症,抑制其兴奋,待趋于正常后,复刮拭远端的肢末,分散中枢的兴奋,至出现“痧痕”后,患部组织便得到宁静,则可止痛,而痉也随之缓解,病情也可治愈。这是因为,通过刮治,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通过直接刺激,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其疼痛、痉挛、紧张的肌肉得以舒展。

(6)强壮作用:无论神经、细胞,内至脏腑,外至五官,或为全部,或为一部,不论是因病而起或因衰老所致,其生理功能发生衰弱现象,如四肢肌肉麻痹萎缩、视力减退、嗅觉失常、心脏衰弱、消化不良、健忘、失精、体倦、疲惫等,除针对原因治疗,皆得用强壮疗法治之。刮痧的兴奋作用与药物不同。药物治疗是给以某种物质制剂或含有某种物质的食品,如缺乏钙或磷者,即以钙或磷制剂治疗;缺乏维生素者,即以某种维生素制剂治疗;缺乏某种内分泌激素者,即以某内分泌激素制剂治疗。

有物质的实际补充,也有刺激的作用,此为药物的强壮疗法。刮痧则仅具刺激作用,如细胞、神经、内分泌腺之内分泌功能,借刮治之轻微刺激,由大脑起调整作用,从症候上则渐见好转,即是证明其趋于活泼而恢复正常,衰弱的症状因而消失。刮痧有各种健体作用,可见机体衰弱不用药物补助,仅以刮治刺激而有效者,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类治愈病例尚有一定限度,年龄较大、身体已至衰老时期,或因脏器硬化,或为癌肿所致,刮痧的疗效则甚微,或无效。

(7)收敛作用:腺管口之括约肌功能失常,出现流泪、唾液不收、自汗、盗汗、漏精、脱肛、二便失禁等症状以及唾液、胃液分泌太多,瞳孔血管部分扩大,肠蠕动加速等,除病因疗法外,直接用止涩收敛作用的药物,可起到收敛或抑制效果。刮痧对于此类病症亦属适用。找到病灶部位所在,直接刺激其部位有关神经而反射至大脑,由大脑传至其组织而发生兴奋紧张作用,同时其血行旺盛而畅通,细胞活泼而有力,管口之括约能力加强而达到收缩的目的。

(8)强心作用:在正常生理中,维持生命持续而一息不容稍停者,是心脏之输血运动。当身体发生疾病后,施术者要首先注意心力如何,若有衰弱现象,除病因治疗外,每辅以强壮心力之药物,发现心力不足时,必予以大量维持心力之制剂。在刮痧刺激作用中,几乎每一个刺激点,都有强心作用,尤以四肢末梢部分的刺激点作用更强。如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四肢厥冷,脉搏细微或停止,一般认为是脑缺血与心脏衰弱所引起,刮痧刺激四末即可恢复,因为刮痧有强心作用。

(9)自身溶血作用: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由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这种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产生自体溶血,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这样可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改善,同时使机体的防御能力增强,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自身溶血是一种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不但可以调整免疫功能,而且还可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以及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的作用。

(10)利尿、通便、发汗作用:肾脏功能发生障碍,则尿量减少;肠蠕动减少或有阻塞,则大便不通;皮肤汗腺紧密,则不出汗,故肾、肠、汗腺等为代谢产物的排泄组织。如因大脑皮质层管理排泄的中枢功能失调,即发生排泄不畅,代谢产物蓄积,成为有害物质,产生中毒证候或致使体温升高。

总之,刮痧疗法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符合中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治疗思想,这就是刮痧疗法能够治好病的基本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