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掮客
终其一生,科恩是一名登记有案的民主党人,但是和保守的共和党人在一起时,他反而觉得轻松愉快,像现在的里根,以前的麦卡锡参议员。科恩一生中,充满这类矛盾、诡异,以及大大小小的利益输送。对一些与他交往密切的朋友来说,当然也包括士毅·纽豪斯在内,和他在一起感到轻松愉快,是他魅力的一部分;对于讨厌他的人而言,这是他个性上的缺点之一,这种矛盾的两极化批评,使得罗伊·科恩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
在往后的一年半里,科恩在纽约因一大串违法罪状,被取消律师资格,其中包括盗取顾客金钱。根据法庭文件显示,科恩不仅向总统、参议员提供协助与建议,他的顾客中还包括许多黑手党头目以及纽约一大堆行径如同骗子的政客。他总是公开地表示反对同性恋,在已婚朋友面前永远否认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性趣。事实上,他总是与不同的年轻男子经常接触,最后终于使他染上爱滋病。爱滋病毒在科恩身上迅速蔓延,1986年4月不治病逝。罗伊·科恩一生中,士毅·纽豪斯的友谊是他少数拥有的资产之一。1954年因麦卡锡参议员国会听证风波,科恩被迫离开政府公职,开始在士毅父亲老萨姆出资的一家私人公司工作。他死前在医院病床上接听的最后一通电话是士毅打去的。
士毅一生极少朋友,真正的密友更少。罗伊·科恩可说是对士毅的家庭以及他的事业王国最亲近的一个人了。士毅和罗伊的长期友谊,是士毅一生所有关系之中最复杂难解的一项。两个人都是家境富裕的犹太孩子,从小就是好友。纽豪斯的父亲曾雇用科恩做公司的顾问,双方交往因而更密。在士毅刚离婚,并且与家人相处不睦的那段痛苦时间里,两人友谊愈深。
科恩利用纽豪斯的名字、金钱,以及其他种种支持作为筹码,替自己或是他的客户换取利益。他运用纽豪斯的报纸打击他的政敌,让他们在报上“好看”,而对那些他有所需求的人,他又能在纽豪斯的报上替他们制造新闻或是修改新闻。当一些新闻感触敏锐的记者们开始察觉并着手探寻科恩生意交往的底细时,他运用纽豪斯的权势,压制记者们的追究。而纽豪斯的一家人碰到棘手问题的时候,总是向狡黠而又熟悉政治内幕的科恩求教,并要求解决办法。
罗伊和士毅在霍拉斯·曼恩中学同学期间,罗伊似乎永远跑在士毅前面。士毅害羞而又紧张,罗伊聪明又反应快,口才相当好,非常风趣,在校时两人便结成好友,这份友谊往后维持数十年。
科恩自小喜爱政治,他暑假期间也特别选课,所以五年就把中学念完,16岁进哥伦比亚大学,21岁由哥伦比亚法学院毕业。他说:“即使最讨厌我的人都说:我们必须承认,这小混蛋真是聪明绝顶。”
当士毅因为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屡次考虑自杀的那段灰暗日子里,帮助他、安慰他的是另一位同学阿拉德·洛文斯坦。从这一点推断罗伊·科恩可能是一个对别人的感觉漠不关心的机会主义者。洛文斯坦的妹妹桃乐丝从小就讨厌罗伊,她说:“罗伊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卑鄙的家伙。我哥哥阿拉德虽然不至于故意躲他,但他们不是朋友。士毅自己闯出名堂之后,罗伊才巴结上去。以我来看,罗伊烂透了,他永远都是那样。”
不过,任何别人的观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萨姆的观感。萨姆是士毅一生中最大的权威,而萨姆对罗伊印象非常好。萨姆觉得罗伊对他羞怯而又经常迷糊的儿子而言,应该是一个好榜样。老纽豪斯认为罗伊能用务实而又思路清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罗伊的冲劲和对政治的敏锐,使人对他又爱又怕。
在罗伊21岁时,他担任纽约南区法院助理检察官,从此开始他的法律生涯。他先是处理小案子,很快地就被奉命处理较大案件。他经常向新闻记者透露一些线索和内幕资料,搏取记者的欢心。不久就被记者们捧成专办有组织犯罪大案的名检察官。当时美国全国弥漫恐共思潮,对共产主义及其对国内安全构成的威胁惊惧万分。罗伊成为专门追查共党分子的检察官。他参与起诉11名美国共产党领袖的纽约大审,以及将罗森伯格夫妇(Eihel and Julius Rosenberg)共谍案定谳,这两件举世瞩目的大案,使他有机会更上一层楼,与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共事。
1952年1月,25岁的科恩被选任为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U.S.Senate’s permanent investigations subcommittee)的首席法律顾问。这是后来世人称之为“麦卡锡时代”的主要活动舞台。“麦卡锡时代”在美国历史上是一段黑暗日子,一大批人陆续被传召到国会去,为他们的政治信仰公开作证,受尽屈辱折磨。由于这些听证会,很多无辜者不但失去工作,名誉也被毁于一旦。科恩是麦卡锡的头号大将,经常在听证会时与麦卡锡耳语,提供具有伤害性的凌厉问题,建议参议员来询问作证的共党颠覆可疑分子。麦卡锡对科恩犹如电影情节般清晰的记忆力,以及严酷和攻击性的质询手法,推崇备至。麦卡锡参议员曾说:“罗伊是我平生仅见极少数非常干练的年轻人。”
科恩在这位威斯康辛州共和党参议员权势最巅峰时与他共事。可是他做了不到两年,1954年发生“麦卡锡陆军案”听证案,导致参院群起责难麦卡锡,科恩因而去职。
与麦卡锡共事之际,科恩与激烈反共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频频联系,并且很快交成朋友。胡佛常常向麦卡锡的小组委员会提供有关建议,并且把联邦调查局档案里的机密资料透露给参议员。
最强烈亲麦卡锡报纸之一是当时纽豪斯报系中最大报《纽瓦克纪事星报》。即使后来全国许多报纸开始质疑麦卡锡手法的时候,《纽瓦克纪事星报》仍然坚决地留在亲麦卡锡阵营之中。
科恩卷进的政治风波,还包括和罗伯特·肯尼迪的交恶。而士毅·纽豪斯则一直与他维持友谊。麦卡锡挑选科恩担任参院调查小组委员会首席法律顾问的时候,一起竞争那个职位的罗伯特·肯尼迪落选,这件事严重伤害了也是豪门之后小肯尼迪的自尊心。罗伯特虽然终于出任该小组委员会总顾问法朗西斯·弗拉那冈(Francis Flanagan)的助理,但对科恩的一箭之仇耿耿于怀,永远记恨在心,尤其科恩在麦卡锡委员会听证中,所使用毫不留情式的凌厉质询手法,引起众人非议,更是火上加油地刺激小肯尼迪的仇恨,他们两人的心结,纠缠多年,到罗伯特·肯尼迪遇刺去世为止,从来未得化解。
麦卡锡被听证事件搞得恶名昭彰。科恩看出大势已去,于是在被许多愤怒的参议员撵走之前,1954年夏天,他自动辞去小组委员会法律顾问的职位。事后他说,“到华盛顿,是我一段痛苦的教训,眼见多年来苦苦挣得的声誉毁于一旦。这只因为我与麦卡锡参议员共事,而他却成为所有不愿共产主义曝光的人一致的仇视象征。”26岁的科恩心理受到创伤,转而求助于士毅·纽豪斯的家人与朋友。伸出援手帮助他的是纽豪斯家的长期友人亨利·加芬克尔(Henry Garfink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