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来临
“兰登书屋”的老旧声誉如今已经褪色。它不再是本尼特·赛尔夫时代被公认为文艺界自由派神圣护卫者的出版公司了。在士毅·纽豪斯拥有主权的经营之下,再加上像桑尼·梅塔这类主管的影响,一度令人骄傲的各个出版部门,如今充斥了夸张的促销手段,低俗的恐怖内容、性爱的刺激、对女性施暴栩栩如生的描述,都被公司认可,并且在大众市场上,以它们牟取暴利。当然,公司里像“克诺夫”这些高水准的出版部门,仍在出版许多众所公认的好书,出版的数量也仍遥遥领先。但是“克诺夫”已经不再有从前那种一枝独秀的崇高地位,它现在跟所有其他的出版公司已经毫无差异。洛杰·史特劳斯(Roger Straus)谈梅塔任内的表现说:“我认为他表现得卓越。但是‘克诺夫’已经不复原样。”
在“兰登书屋”内部,一些阅历丰富的老编辑们——他曾受过如今被称之为老派美国图书出版事业的洗礼——对于自己成为新的纽豪斯世界的一员,觉得彷徨无主,似乎难于适应。办公室里好像到处都残存本尼特·赛尔夫,以及后来罗伯特·伯恩斯坦种种指导原则的影子,但是实质的工作精神却都被士毅·纽豪斯改弄成完全不同的景象。1964年就进公司服务,现在是“克诺夫”最受尊敬编辑之一的艾许怕·葛林(Ashbel Green),回忆往事有着无限感慨地表示说:“我刚来时,老板教导我们不必费心去跟‘双日’(Doubleday)、‘西蒙·舒斯特’竞争。我们的工作是去发掘好书,出版之后希望能够卖得不错,现在我们则是天天和人家竞争大套头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桑尼·梅塔就完全不同了,他是世界上纽豪斯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编辑。他在出版公司里,历经无数次人事整肃砍头事件都能存活下来,并且培养出他自己的血腥胃口——在书的内容上,也在公司内部政治上。他说他的刚强来自天生。他原籍是印度锡克族人,他说:“我们从不放弃,绝不投降,锡克人是好战的民族。”梅塔对他自己,以及他卖书对象的美国民众都不存任何幻想。他提到《美国惊魂》那本书说:“我也认为它是一本丑恶的书,但是它描绘当前美国社会丑陋的一角,总还有它中肯之处。”桑尼·梅塔的特殊在于他的求存之道,以及他能适应变动不居的大众口味,和公司内部政治的每一次突然地震。梅塔伟大的能力之一,是他能替迈克尔·克里奇顿(Michael Crichton)这种已经成名的作家,在市场上推销出更多的书。克里奇顿1990年由“克诺夫”出版了一本小说《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年夏天,以同名拍成的电影票房卖座鼎盛,打破任何纪录。在电影上映之前,纽豪斯的“拜兰汀”出版部已经印好了700万本平装本的小说。到1993年年中《侏罗纪公园》电影全美推出时,它已经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上榜48周。“拜兰汀”乘胜追击,另外又推出30万本《侏罗纪公园的摄制》,也是洛阳纸贵一扫而空。作者克里奇顿大红大紫,在他给“克诺夫”写的另一本小说还没完成之际,经纪人林恩·奈斯比(Lynn Nesbit)已经以400万美元替他卖出电影版权。在交叉影响的媒体世界里,克里奇顿平装本小说销售的成功,和思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电影的成功,有着共存共荣的密切关系。而经纽豪斯改造之后的“兰登书屋”,就像电影里硕大无比的恐龙,任何见得到的东西都能蚕食下肚。
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桑尼·梅塔代表了纽豪斯对“兰登书屋”计划的一部分。他似乎完全掌握到康德·纳斯特训练出来的纽豪斯心性。他懂得欣赏一本精致书刊的华美艳丽,却又永远强调必须赚钱。现在,梅塔体会出“兰登书屋”已经是跨国性的大企业了。进入90年代,图画出版事业已经不断并购成一个更大的媒体,畅销的小说、传记,如果再拍成电视或电影,将好莱坞和出版商的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简直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士毅·纽豪斯是一位能控制这种美国文化生活中史无前例发展性的少数人之一。
“兰登书屋”是萨姆过世后士毅自己决定买下的生意。经营十多年之后,不仅使“兰登”彻头彻尾地完全改变,自此,他也发展出自己一套秘密且独特的商业手法。这个原本羞怯的亿万富豪嗣子不再是躲在幕后名不见经传的人。从经营“兰登”的经验中,他把自己磨炼成世界媒体里一位能够呼风唤雨的厉害角色,使人既敬且畏。
将别人的公司依自己想法重新塑造,他改变了美国图书出版事业的基本动力与传统形貌。但是,必须等他决心证明自己也有创造全新事物能力时,最伟大的个人声誉和满足才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