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无限延伸

取材无限延伸

到80年代末期,士毅·纽豪斯已经深信,在布朗负责之下《浮华世界》的前途大有可为,在历经多年有尝艰辛的惨淡经营之后,杂志不久就可以开始回收他历年投下的资本。纽豪斯承认说,“《浮华世界》唯一能让我产生信心的原因,就是蒂娜·布朗。”在布朗建议之下,纽豪斯同意投下巨大资本为《浮华世界》安装卫星传版设备,提升到在截稿的最后一刻,也可以收到最新消息和图片,大幅提升杂志的新闻性与可读性。《浮华世界》的发行量不断上升,由原来的每期22万份,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将近100万份,每期广告通常维持在100页以上。新闻界的苛评逐渐减少,读者们的赞誉日益增加。于是蒂娜·布朗开始扩充内容,在五花八门的报道中,容纳更多内容比较严肃的新闻性文章,固然仍是好莱坞明星的封面、血腥谋杀情节和匪夷所思的外国暴君故事,现在也开始增加很多有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深入报道,例如:非洲大陆的饥馑、爱滋病毒的蔓延。《浮华世界》编辑重点转移到正经报道的例证之一,是1988年盖儿·施海一系列有关总统候选人的特写,她在文章中经常使用心理学的分析。当施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时民主党候选人中领先群雄盖瑞·哈特(Gary Hart)爆炸性的性丑闻时,全国为之轰动,一夕间洛阳纸贵,她把候选人人格问题搬上台面,变成以后新闻媒体主流检视总统候选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布朗意识到社会态度的时移势转,从80年代淹没一切的雅痞思潮,美国变成一个外债累累的国家,深受折磨也颇觉懊悔。1988年《广告时代》杂志推选她为“年度最佳杂志总编辑”时,她发表获奖感言时指出:“我在里根年代的金钱文化中成长,我想我的杂志也反应了那种时代精神。我们就要开始报道无家可归的新闻,以及会写些性质较严肃的文章。写过了轻松有趣文章之后,严肃文章对社会、人心更具影响。”不多时,黑人牧师杰西·杰克森(Jesse Jackson)和苏联领袖米契尔·戈尔巴乔夫都挤在好莱坞漂亮明星之间上了《浮华世界》封面。布朗说:“虽然杰西·杰克森封面那期卖得不好,但是那种封面故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性和暴力等报道固然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布朗却开始缓慢地努力改变杂志的题材取向,朝着更趋严肃、能够反映时代的主题前进。她网罗了彼德·鲍育(Peter Boyer)和李丝莉·班尼兹(Leslie Bennetts)等第一流工商、文化记者参加《浮华世界》行列,这两个人原来都在《纽约时报》工作。好莱坞亮丽的面孔虽然仍是封面照片主题,但是在内页文章里,已经出现鲍育对“新力”(Sony)“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德·迪士尼公司等传媒巨子之间幕后交易的详实剖析。

李丝莉·班尼兹也是一位才华扬溢的作家,她除了写特稿报道女权运动者葛罗莉亚·史坦涅(G1oria Steinem)、舞蹈明星格里戈里·海尼斯(Gregory Hines)之外,她也写非常严肃的新闻性文章,诸如大主教会里教士们的恋童癖,以及联邦缉毒总署署长成廉·本尼特(William Bennett)政策失败原因等复杂的主题。

布朗以她的智慧与风格,以及对安排戏剧化情节的敏锐感觉,把过去人们对《浮华世界》的恶评转化成夸赞。布朗自己也常常喜欢夸说,《浮华世界》现在是纽约的最畅销读物,亨利·季辛吉也好,沃伦·比提也好,都会将它从头读到尾。在出版界,从前从来没有一个人能把一本20年代的“死书”咸鱼翻身,变成一本80年代活生生的读物。士毅·纽豪斯想让《浮华世界》复活的梦想终于实现。

当1992年新闻界中地位崇高的“全国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颁发时,《浮华世界》囊括7个奖项,包括班尼兹写的有关天主教教士恋童癖的报道。布朗邀请全体同仁参加一次庆功宴。她在宴会上说,“当我们的竞争者不得不坐下来仔细读我们杂志的时候,他们必须承认我们的内容果然不同凡响。”顿时欢声雷动,全场起立表示敬意。

李丝莉·班尼兹另外一篇用意非常严肃的深入调查报道,最能说明蒂娜·布朗当时决定采取的新方向。“凤凰之家”(Phoenix House)是一个全国知名的戒毒基金会,南茜·里根一度是“凤凰之家”重要赞助人之一。李丝莉的文章揭发了前第一夫人的伪善,她暗中设法竭力阻止“凤凰之家”筹备在加州戒毒中心的成立。里根夫人在她白宫岁月中最有名的公众服务是反毒运动,教导孩子们说“只要说不!”(“Just say on!”),然而,里根夫人竟然屈服于她富有邻居们的压力,他们对加州“凤凰之家”将带来种种不受欢迎的人物表示反对。班尼兹的文章暴露出南茜·里根伪善到了极点。蒂娜·布朗听到这篇报道的角度,她完全同意。班尼兹回忆说:“我只有十天时间要赶出这篇‘凤凰之家’的文章,包括要飞去加州实地访谈和记录。”这篇严厉抨击南茜·里根的报道,在《浮华世界》来说,是一项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1985年的一期,它刊出一篇里根夫妇深情拥吻的救命封面文章。1989年,里根总统卸任时,杂志还登出一张充满感性的挥别照片。

里根夫妇离开政坛后骤失权势,蒂娜·布朗对他们的态度顿时冷淡下来。班尼兹的批评文章刊出之后,造成前第一夫人极深的窘困,为了自圆其说,蒂娜·布朗不得不紧抱‘凤凰之家’,以及为自己献身的志业。1990年3月,布朗决定由《浮华世界》在洛杉矾为“凤凰之家”办一场盛大的筹款餐会,餐会的主题订为“只要说好!”(Just say Yes!)与里根夫人的伪善怯懦正面抗衡。整个筹款餐会非常成功,影坛名流尽皆到齐。这不仅是蒂娜·布朗个人事业上的重大成就,也使“凤凰之家”有如浴火重生,成为未来十年内慈善工作的宠儿。

深入了解,也一直仔细观察她的人已经开始担心,有些事情恐怕快要发生了。从布朗的日常工作习惯上看得出来,她度周末的时间比以前更长,她把更多的工作责任分别交给其他主要编辑。在《浮华世界》几乎所有的表现都极成功的时候,她却对这份工作开始感觉倦怠。杂志的发行量继续大幅上升,编排恰到好处的内容故事不断吸引源源而来的广告,一点也不受当时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纽豪斯为《浮华世界》投资的总额,据估计有7500万美元——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布朗来接总编辑之前花掉的——仍未完全回收。但是1990年,杂志已经收支平衡,摆脱了过去多年赤字的噩梦,五年之中的转变非常可观。在当年最困难的时候,布朗临危受命,终于完成士毅的心愿,重新恢复一本杂志的往日荣耀,并且将它呈现给新一代的读者。正像布朗自己预期的一样,杂志已经完全反映她的构想与声音。

由于她的具体成就,蒂娜·布朗被公认是美国历来最好的编辑之一。即使是许多不友善的对手,如今也都承认这个事实。1991年她应邀参加“美国报纸发行人年会”,对大会发表演讲,陈述美国报业的弊病所在。蒂娜·布朗的朋友和手下干部们开始预料,正像她在《闲谈》杂志攀上成功巅峰之际的她飘然引退,她也必然将离开《浮华世界》。大家一致认为,以她的高度才华与无穷精力,她需要另一项挑战。好莱坞是她常被谣传的出路。她的朋友巴瑞·狄勒(Barry Diller)就曾向她提过个职位。布朗自己承认她谢绝过好莱坞两项邀请。大家觉得《浮华世界》已经容不下布朗的雄心壮志,她必须有更大发展。

媒体评论员艾德温·戴蒙德(Edwin Diamond)1991年底时说:“蒂娜·布朗正迎向比《浮华世界》更艰巨的工作。我敢向大家保证,在士毅·纽豪斯甩掉她之前,她会先甩掉他。”毫无疑问地,士毅·纽豪斯听到了这些话,于是也暗自盘算自己应该怎么做。

士毅了解《浮华世界》复刊成功,不仅完全掌握并发挥了康德·纳斯特的魅力,也是他一生事业之中迄今所获致的最高成就,这一切都来自布朗的才华与努力。所以,在她想要离去之前,他必须迅速决定有些改变。他曾经承诺过,他的两个杂志《浮华世界》与《纽约客》将永远维持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刊物;但是现在他将要做的决定,使他无法维持他原先的庄严承诺。《浮华世界》攀上成功的顶峰,却也面临最大的灾难。蒂娜厌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