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流变 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研究》简介
《传播与流变 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研究》这本书是由.施沛琳著创作的,《传播与流变 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研究》共有104章节
1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文化传播与闽南语歌曲的表述 (一)海峡两岸 (二)闽南语 (三)歌曲 (四)传播 (五)流变 第三节 学术史回...
2
第一章 绪 论
...
3
第一节 研究概况
“天乌乌,欲落雨……”“六月茉莉真正美……”“人生亲像桃花枝……”“独夜无伴守灯下……”“雨夜花,雨夜花,受风雨吹落地……”“透早就出门……”“河边春风寒……”...
4
第二节 文化传播与闽南语歌曲的表述
“传播与流变:海峡两岸闽南语歌曲研究”,将针对闽南语歌曲在两岸的发展与传播历史进行探讨。在时间断代方面以大时代为主轴,范围与讨论内容分四个阶段梳理:(一)输入传...
5
(一)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为隔着台湾海峡之祖国大陆与台湾。在本研究中,偶亦以“大陆”与“宝岛”分别作为两岸之简称。...
6
(二)闽南语
台湾岛内超过八成以上居民的祖先,于明末至清朝时期从福建与广东两省移入,福建厦漳泉一带所使用的闽南语,成为台湾人民日常使用之方言;1949年国民党政府移居台湾,不...
7
(三)歌曲
本研究中所涉及有关“歌曲”的定义,在探讨到闽南原乡方面包括:民间歌谣或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或民谣);于台湾部分,则有自然民谣、流行歌、流行歌曲等界定。 行于西周至...
8
(四)传播
“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一千四百年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但大量使用“传播”概念是近代的事。古代汉语对于“传播”,“传”与“播”是分...
9
(五)流变
“流变”一词源自于物理学上的“流变学”。流变学作为力学的一个新分支,主要研究材料在应力、应变、温湿度、辐射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和流动的规律。“流变”一词...
10
第三节 学术史回顾
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之梳理与有关人士之访谈整理出研究主题,采用文化传播理论来解读研究结果与其现象所呈现的意义。讨论“文化传播”之前,先看“文化”相关研究理论的...
11
第四节 研究取径与篇章结构
前文述及自明末清初以来,汉人陆续自福建、广东两省迁居至宝岛台湾,在这块土地上先民们延续着大陆原乡的各类习俗。以闽南人为例,体现在休闲活动的咏歌听曲方面,则是将闽...
12
第二章 闽南文化与原乡闽南语歌曲之回顾
...
13
第一节 闽南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特点
前文绪论中提及:“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
14
第二节 闽台文化圈的形成与建立
研究海峡两岸历史与文化的专家学者均认为,福建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文化都源自中华传统文化。[7]不可讳言地,闽台之间的“五缘”关系形成了闽台“共同文化区”。 自历史上...
15
第三节 原乡闽南语民歌与歌仔的发展
提到受人民广泛传唱的闽南语流行歌曲时,一般总认为,过去,在闽南语发源地的福建省闽南地区,是缺乏原创闽南语流行歌曲的。不过,昔日虽然缺乏电音乐器配合的流行歌曲,事...
16
第四节 原乡闽南语歌曲向台湾播迁的轨迹
前曾述及闽南文化的发展是经历了孕育、形成与成熟、灾难、播迁与转型的过程。明中叶以后,朝廷实行朝贡贸易和严厉的海禁,沉重地打击了闽南的经济发展,也使得明代的闽南文...
17
一、小调
前一节曾提及闽南地区的小调又称“里巷之曲”,除民歌之外,在一些歌舞小戏中也有小调,由于小调有相对的稳定性,传入台湾后,与闽南原乡的同名小调差别不大。...
18
(一)《五更鼓调》与《五更思君》
在台湾流行的《五更思君》唱道:“一更更鼓月照山,牵娘的手摸心肝。我君问娘欲安怎,随在阿君你主盘……”《五更思君》节奏缓慢、曲风哀凄,非常适合抒发男女之情,表达少...
19
(二)《番客歌》与《雪梅思君》
日蓄唱片公司所录制的曲盘中另有一首“幼良”唱的小曲《雪梅思君》:“正月算来春酒香,家家户户门联红。红男绿女满街跑,迎新正心轻松。只有雪梅心沉重,牺牲青春好花丛。...
20
(三)《父母主意嫁番客》与《红莺之鸣》
闽南地区尤其是泉州、晋江一带传唱的民歌《父母主意嫁番客》:“父母主意嫁番客,番客没来采,一年一年大,在家中受拖磨,无时通快活。兄弟一大拖,轻重总是我。但得无兜划...
21
(四)《送哥调》与《台南调》
在闽南十分流行的《送哥调》被锦歌、戏曲和歌舞所吸收,最早用在竹马戏《管甫送》中送爱人返乡之《送哥调》:“一步(来)送兄喂到床(的)边啰,双手(来)牵兄(啰)落泪...
22
(五)《病子歌》与《长工歌》
台湾传唱的《病子歌》(又称《病囝歌》)与泉州民间流行、棃园戏中的《病子歌》可说完全相同,漳浦、华安竹马戏的《病子歌》曲调亦同,惟内容是诉说长工苦情者,称《长工歌...
23
(六)《锦歌蚱蜢调》与《草螟弄鸡公》
以蚱蜢为主题的草蜢歌在闽台两地均有流传,在厦门锦歌中有一首《锦歌蚱蜢调》(又称《十二工场歌》):“第一来工场在打铁啊,手拿铁锤打铁枝。打得汗流湿与滴啊,身体没洗...
24
(七)《走唱调》与《卜卦调》
流行于龙溪、海澄一带的闽南锦歌《走唱调》,传入台湾嘉南地区后称《卜卦调》(又名《乞食歌》)。就音乐论,二者主旋律基本相同,混合拍子、音列均同;惟《走唱调》有前奏...
25
(八)《土地公杂嘴》与《歹歹翁吃抺空》
《土地公杂嘴》属漳州锦歌的杂嘴调,唱词内容是祈求土地公保庇嫁个好丈夫:“保庇阮嫁着打铁尪,手举铁锤叮当当,呣通给阮嫁着赌博尪,皮箱、衣裳、簪仔、头插,共阮当空空...
26
二、儿歌
《天乌乌》与《鸡角仔,早早啼》,是闽南儿歌传入台湾后,编成流行歌曲并配以电音乐队,在海峡两岸广为传播且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例子。...
27
(一)《天乌乌》与《天黑黑》
流行歌曲重要传唱者邓丽君于1968年刚出道时,曾由宇宙唱片公司发行一张名为“邓丽君台湾民谣——丢丢铜”的唱片,其中收录着这首《天乌乌》(又名《天黑黑》)的闽南儿...
28
(二)《鸡角仔,早早啼》与《祖母的话》
另一首儿歌《鸡角仔,早早啼》,原词如下:“鸡角仔,早早啼。做人厝媳妇,早早起。入房内,绣针业。入厅内,流桌椅。人灶脚,洗碗碟,烦恼鸡无糠,烦恼鸭无卵,烦恼灶前无...
29
第三章 台湾闽南语歌曲演变历程概述
...
30
第一节 输入传流期(明清至民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