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与鼓励大陆闽南语歌曲创作
闽南乡亲遍布世界,近八成台胞的祖籍地为闽南。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深受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的喜爱。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的活跃体现在闽南地区的流行音乐领域,就是闽南语歌曲的风行。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海峡两岸开放探亲之后,台湾原创闽南语歌曲更是铺天盖地而入,大街小巷,广播、舞厅、卡拉OK厅里随处都能听到那清新悦耳的旋律、柔情甜蜜的乡语,闽南语音像制品更是出现巅峰热卖的高潮。
受到这股闽南风影响,也启动福建闽南地区音乐思的反思,当地的文化研究专家学者、音乐界、影视娱乐界等开始回过头来检视:为何身处闽南语发源地的他们,没有大家爱听的闽南语歌曲。因此,经过各种赛事,连续多年在闽南地区轰轰烈烈开展的各种“闽南语歌曲大奖赛”,成为推动这一运动的旗帜。而越来越多商业机构的参与,无疑使得闽南语歌曲得到更多资金支持与社会影响力。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大陆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及演唱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参与者也越来越多,这是可喜之处。
正当闽南语歌曲在台湾发展得日益成熟的时候,大陆闽南语歌曲也在加快它的脚步,这二十几年来,厦漳泉三地始终是闽南语歌曲的传播重镇,这里不断出现了优秀作品与创作精英,这其中既有成熟稳重的音乐名家袁荣昌、陈彬、王鼎南、叶宏民等人;也有勇于创新求变的年轻音乐人王大伦、小金、何天、蓝宁等人。既有继承传统的闽南语歌曲,更有发展变化的时尚曲风,是音乐创作人的默默耕耘,让闽南语歌曲这一朵艺术奇葩越发绽放得多姿多彩。尽管大陆的闽南语歌曲创作起步较晚,但正是这些创作人的无私奉献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让闽南语歌曲在闽南地区种下了得以传承的种子。
尽管大陆闽南语歌曲作品的市场运作机制尚欠成熟,但是丝毫不会影响到这些创作人的创作激情。每一次的闽南语歌手赛也好,作品比赛也好,都能看到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闽南语歌曲作品问世。他们用作品和来自各地、喜爱闽南语歌曲的歌手交流,也用作品一次次地和海峡对岸的音乐人士、唱片界同行切磋。在相互碰撞中寻找差异,在学习观摩中汲取营养,在感同身受里交融创新,他们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其多风格、多样式、多元化的创作手法,为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直抒胸臆,谱就新的乐章。[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