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三郎

(三)杨三郎

曾赴日学习乐理的作曲家杨三郎,处女作《望你早归》道尽当时妇女心声,著名的作品有《孤恋花》、《秋风夜雨》等,本研究者曾访问其子杨冯汉与杨三郎的弟子纪利男,了解杨三郎的创作生涯[62]

“每日思念你一人,昧得通相见……希望你早一日返来。”光复后台湾歌谣重要作曲家杨三郎(1919—1992)与“鼓王”那卡诺搭档的处女作《望你早归》,道尽当时无数台湾妇女的心声,透过广播的放送而引起宝岛听众共鸣。

1946年是杨三郎一生的转折点,他进入台北放送局改制的“中央广播电台”担任乐团乐手,吕泉生正是电台演艺股长,由于电台每周都要播放台湾歌谣,对歌谣的需求殷切,但创作者又不多,在吕泉生鼓励下,杨三郎一脚踏入,于光复后台湾歌谣创作高峰期恭逢其盛,而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中学毕业后的杨三郎原是一家舞厅里的“电梯小弟”,一次偶然机会下,他未经同意去摸弄乐队乐师的萨克斯风,不小心折断乐器里的竹片。隔天,他站出来承认错误,且说明是为了喜欢音乐才动乐器的。乐师不但未责怪他,还教导他拉小提琴,后来改吹小喇叭。

中日事变发生那年,19岁的杨三郎只身到日本,拜音乐界人士清水茂雄为师,担任擦地板、烧洗澡水工作;三年后,也习得一身作曲与编曲的乐理。此时本名为“杨成我”的他正好是清水茂雄第三位得意门生,因此改名为“三郎”。1940年杨三郎出师后,先前往伪满洲国,到大连、奉天、哈尔滨等地的舞厅当乐师,小喇叭的技巧也愈来愈好。后来战争益发激烈,美国、日本关系恶化后才经由日本返回故乡。

1948年,杨三郎举办作品发表会,其中有一首发表的作品是引用了周添旺作词的《异乡月夜》,再重新作曲,结果演唱会后周添旺到后台找他,不但没有责骂他,还因此与他成了好朋友,周添旺也成了杨三郎后期作品的最佳拍挡。

杨三郎写曲的速度很快,像《港都夜雨》,是1951年他在基隆国际联谊社担任乐师时,有一个下雨天,窗外雨声淅沥淅沥,闷在家里的杨三郎听着听着就谱出旋律,取名为“雨的布鲁斯”。开始时,是以演奏曲呈现,后来联谊社的提琴手同事吕传梓认为,美妙的旋律只限演奏太可惜了,于是又填上词,就是传唱的《港都夜雨》。

比较有压力完成的是周添旺作词的《秋风夜雨》;1954年秋天,周添旺带了好词来,杨三郎稿纸撕了一张又一张都不满意,一个星期后的中秋夜,他与太太游碧潭时得到灵感,回家后就完成这首以哀愁悲叹小调为旋律的《秋风夜雨》。

杨三郎的音乐生涯中,令人怀念的是他在1952年创立的黑猫歌舞团,杨三郎的儿子杨冯汉回忆,歌舞团的名称是沿用母亲的外号“黑猫”,大约在他六七岁时,父亲常带着他与弟弟到黑猫歌舞团演出现场,看着父亲与团员各式各样的表演,陪他度过快乐的童年。当时,电视尚未兴起,黑猫歌舞团的综艺演出形态的确也形成许多民众的共同回忆。可惜,后来脱衣舞秀式的歌舞团走入民间,杨三郎不愿同流,痛心地结束歌舞团生涯。

台湾歌谣创作界中,以小喇叭手身份兼而作曲的杨三郎,是首位将爵士乐风格带入闽南语歌谣的作曲家,著名的曲子除了《望你早归》,还包括《孤恋花》、《秋风夜雨》、《港都夜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