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添旺

(二)周添旺

“月色照在三线路,风吹微微,等待的人,那未来……”八十年前,作词家周添旺的处女作《月夜愁》,为台湾翻开流行歌谣创作的一页。

当台湾歌谣文史工作者在探索闽南语流行歌谣根源之际,周添旺的遗孀周简月娥、日据时期红牌歌星“爱爱”生前曾在新北市(前身为台北县)三芝区接受当时担任报社记者的本研究者之访问时曾说,若要谈流传下来的闽南语歌谣,除了流行小曲、电影主题曲外,真正要说引领台湾创作流行歌谣的,应该算是周添旺在1933年所作的《月夜愁》。当年之报导如下:

打开话匣子,“爱爱”叙述周添旺投入语创作歌谣的心路历程:日本时代,台北的戏院只有“永乐座”与“第三世界馆”,由于默片电影“辩士”(电影剧情解说员)詹天马与王云峰为电影《桃花泣血记》写下同名宣传主题歌谣,让发行的古伦美亚唱片负责人柏野正次郎笑口常开,而大量发行闽南语创作歌谣。

当时,写一手好字又会画图的周添旺,原来是在詹天马那儿负责音乐事务与画海报,结果那首《桃花泣血记》电影宣传歌轰动起来后,周添旺也看中流行唱片的前途,而在1933年写下《月夜愁》,向古伦美亚唱片投稿。

“爱爱”说,歌词中的“三线路”指的是有安全岛、种了树的三线道,以前台北只有在中山南路一带才有,自由恋爱风气刚开始时,情侣都在“三线路”上相约,然后去新公园散步。周添旺就是看了后,心有所感才写下这首歌词。

周添旺的《月夜愁》经由邓雨贤作曲,发行唱片后又大卖,人气旺了以后,柏野正次郎也打听到周添旺的才华,于是网罗他到唱片公司当办事员。后来周添旺表现优异,又当了文艺部长。周添旺进入唱片公司后,大量作词,偶尔也作曲,1934年填词的《雨夜花》更是传唱至今,成为闽南语歌谣的经典作。

《河边春梦》也是1934年的作品,“爱爱”说,过去在唱片公司时,同事下了班后常相约,坐公车到剑潭划船,或到新庄“爱爱”娘家附近开唱片行的朋友家玩,那时候淡水河的水很清澈,有一次周添旺漫游河畔后灵感一来,就写下这首歌。

“爱爱”又说,周添旺生前几乎是随时随地在创作,他通常先有一个主题与曲名,定下来后就开始写。

战前,周添旺的创作多与邓雨贤合作,战后则与杨三郎和郭芝苑搭档,成名作品还有:《碎心花》、《异乡夜月》、《秋风夜雨》、《西北雨》等等。“爱爱”说:“周添旺写那些歌,主要是当时男女自由恋爱风气渐开放,所以情歌比较受欢迎吧!”

“爱爱”还透露,她与周添旺从头到尾就没有“谈恋爱”,“因为歌手为了怕没人气,都不能跟男人逗阵,周添旺跟她交往都是一大群人一起玩,一直到战争发生,古伦美亚被炸,工作也没啦,所以才向我求婚。”她判断,周添旺可能是因为战前对她的情感苦无机会表达,才特别爱写情歌。[40]

1988年周添旺因肺癌去世,他葬于北县八里的墓碑上,还刻着其生前最得意四首作品之名称“雨夜花”、“月夜愁”、“河边春梦”与“秋风夜雨”,作为“墓志铭”。

“爱爱”于2002年又在一场新书发表会上接受本研究者之访问,报导如下:

在回顾台湾创作歌谣的场合中,绝对少不了“爱爱”阿嬷站台;八十四岁的“爱爱”不仅是日据时代红牌歌星,而跟她走过一生的周添旺,更是台湾创作歌谣泰斗;两人相知相惜,就像一部台湾歌谣史诗。

平常在北县三芝乡深居简出的“爱爱”,昨天出现在《台湾歌谣脸谱》新书发表会上。会场中以七十八转“曲盘”播放“爱爱”的成名曲《满面春风》。虽然“爱爱”谦称现在已“没力气”唱了,但听着黑胶唱片流泻出年轻时的歌声,她还是不自禁拿起麦克风。

“爱爱”本名周简月娥,1919年生于北县新庄,学生时代因为好嗓子,经常参加校际歌唱比赛,因长得活泼可爱,被称为“黑猫娥”。

“黑猫娥”十六岁进入台湾人经营的博友乐唱片会社,处女作《雪梅思君》与《黄昏约》一出版造成轰动。后来,她被另一家由日本人经营的古伦美亚唱片公司重金礼聘,当时的酬劳是月薪六十元,足以提供一家四口四个月的生活费。

“爱爱”与另一位歌星“纯纯”,是古伦美亚唱片旗下的红牌歌星,也是第一代台湾歌谣女歌手。但曾唱红《桃花泣血记》与《望春风》等曲的“纯纯”,廿九岁时因受罹患肺痨的丈夫传染不幸去世。

“爱爱”提到与丈夫周添旺结缘过程说,他们俩大概注定要在一起的,1934年两人同一天进入古伦美亚唱片公司,“其实我与周添旺从头到尾就没有真正谈恋爱,当时我身为歌手,公司怕没人气,都规定我不能跟男人在一起”。[41]

根据“爱爱”的描绘可以得知,当年周添旺跟“爱爱”的交往,都是一大群人一起玩。或许是当时民风保守,周添旺感情无处可倾吐,又不解所爱慕的“爱爱”到底情归何处,就将满怀的爱意情愁转化成歌词,写了不少情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河边春梦》。

太平洋战争爆发,古伦美亚唱片公司被炸毁,唱片业及其周边维生的人全都失业,周添旺和“爱爱”两人交往五年后,决定相守一生,1988年周添旺因癌症过世;孀居十六年余,“爱爱”曾在晚年参与《跳舞时代》纪录片演出,于2004年追随丈夫的脚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