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弱势女性

(三)弱势女性

1933年周添旺以邓雨贤原为儿歌写曲的《春天》,改填歌词成就这首流传数十年的《雨夜花》,叙述沦落酒家之苦命女遭男性遗弃的故事,类似这种有如在黑夜里被无情风雨吹落的花朵,离叶离枝受人践踏的歌曲,引起广大台湾人民回响,歌词着重在弱势女性心情写照,配上哀怨旋律,而传唱不辍。例如,配合上海电影所写弱势贫女得富商子之爱,并与环境对抗的《城市之夜》;述苦命女之自怨自叹无人知的《镜中人》,一句“啥人有心救阮出来”引人心酸;《水莲花》写叹“歹命”的孤单女性;《茉莉花》以茉莉花自形“无人愿疼惜又任意让人玩乐”之烟花女子心情;《漂浪花》表达风尘酒场女子之心声;《残春》唱出自喻残花而悲叹身世遭遇之女性心声;《上海哀愁》述年华女子流落花都上海卖唱生涯之窘境等等。这类身世之叹于光复后者有:女性感叹身世当钱奴的《一生恨》、叹被迫离开男人及亲生骨肉之《母子鸟》、落烟花之《母啊喂》、感叹青春不再之《处女时代》、叹身世飘零之《飘浪之女》、于酒家卖身之叹《酒家女》。

从这些流行歌曲中显然嗅出社会底层心声,日据时期至光复后直到上世纪末,即便已进入开放而欲挣脱传统礼教之社会,台湾男女两性互动普遍仍处于男尊女卑的传统下,这些歌曲也让人感受到:因命运或因环境所逼,而沦落社会底层的弱势女性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