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智慧》简介
《孟子智慧》这本书是由.刘瑾辉著创作的,《孟子智慧》共有83章节
1
导读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与孔子合称孔孟,孔子是至圣,孟子是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
2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孟子政治智慧 第一节 以民为本 一、民贵君轻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二节 仁者无敌 一、“春秋无义战” 二、有恒产者有恒心 三、谨庠序 申孝悌 第...
3
第一章 孟子政治智慧
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
4
第一节 以民为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4],此乃孟子以民为本思想的标志性表述,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5
一、民贵君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zī,本义为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泛指...
6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指的是最高统治者获得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获得民众拥护。要想获得民众拥护必须获得民心;要想获得民心就要思民之所思,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 孟子...
7
第二节 仁者无敌
孟子曰:“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20]意思是说:有仁爱...
8
一、“春秋无义战”
孟子生于一个战乱的年代,诸侯争霸的时代刚刚结束,随之又进入一个相互兼并、弱肉强食的时代。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21],然而孟子所在的年代,战争的惨烈程度远胜于...
9
二、有恒产者有恒心
“有恒产者有恒心”,体现了孟子“仁政”的主张。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生活富足,侍奉父母、养...
10
三、谨庠序 申孝悌
有“恒产”是否一定有“恒心”呢?孟子认为不是绝对的。虽然人有善性,但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也会有偏差,故需要办学兴教,引导教化民众。就道德教化而言...
11
第三节 尊王黜霸
王道与霸道是对举的,是治国之道的两种呈现。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故也可称之为“圣王之道”。所谓王道,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处理一切问题的时候,...
12
第二章 孟子经济智慧
孟子生活的时代,经过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灭亡了,仅剩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它们之间仍然战争不断,民不聊生。这一时期是中国由...
13
第一节 崇井田 正经界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西周时期,道路和沟渠纵横...
14
第二节 薄赋税 轻徭役
财政税收关乎一个国家稳定与发展,关于财政税收,中国古代先哲有很多论述,也有很明确的主张。其中孟子税务思想极具代表性。...
15
一、租税由来
早期“税”附着在土地上,表现为劳役租税。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5]所谓“贡”,即统治者按若干年的田地平均亩产征...
16
二、薄赋轻役有利于生产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7]孟子认为: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食有节制,用...
17
三、主张单一的农业税制
孟子主张实行单一的农业税。他要求“耕者助而不税”,就是农民只耕种井田制中的公田而不课以租税。从战国时期土地国有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已经形成的情况看,孟子这种“...
18
四、税收要“取于民有制”
就税制而言,孟子主张“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11],希望在农村实行九分抽一税制,在都市自行交纳十分抽一的赋税。孟子提倡什一税率,所以“什一而税”成为之后...
19
第三节 社会分工与通功易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较早提出社会分工和通功易事理论的人,在《孟子》中,他与许行的弟子陈相的一段对话系统地阐述了孟子社会分工与通功易事理论思想。 《孟子》曰:有为神农之...
20
一、肯定社会分工
孟子强调百工各司其事,承认“劳心”、“劳力”的社会分工。孟子的社会分工理论,缘于他对战国时期农家学派代表许行绝对“自给自足”思想的批判。许行囿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
21
二、赞成通功易事
所谓“通功易事”,就是指社会成员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取自己没有或不足而又必需要的产品。它揭示了产品交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社会分工和产品交换是一...
22
第三章 孟子哲学智慧
孟子在孔子哲学思想基础上,把儒家的哲学思想系统化。孟子的哲学体系相当严密,对后世儒家,无论是两宋的程朱理学,还是大成于明代的心学,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23
第一节 性善论
中国古代思想家非常关注什么是人性、人性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告子说“性无善恶”,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尽管思想家的人性观有所...
24
一、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25
二、人、兽之性有别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
26
三、性善本于“四心”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
27
四、不学而能,不虑而知
为了强化“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观点,证明人性善,故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28
第二节 天人合一思想
关于“天”的概念,中国古代圣贤多有阐释。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6]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29
第三节 和谐论
《说文》:“和,相应也。”就是相互呼应,协同一致。《广雅》:“和,谐也。”而“谐”则是“大家一同发声”且“异口同声”,所以和即谐,谐亦和也。中国古代圣哲倡言:“...
30
一、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所谓经济和谐,就是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家家有房住,万民生活无忧。孟子和谐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重视物质利益在“仁政”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经济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